wangzhengcai
2008/11/10 6:03:58
编者按:10月份上证综指连续四周收阴,跌幅高达24.63%。11月第一周市场终于收出一根阳线。对于沪深两市未来走势和操作如何把握,今天我们请三大机构分析师分别予以分析。
利好叠加 市场迎来纠错性上涨契机
纠错性上涨 轮动成主基调
国内股市近期萎靡不振,我们认为原因主要在于:
(1)经济超预期下滑,3季报低于预期,业绩风险不断释放;
(2)前期外盘大跌,国内相对稳定,导致AH股溢价仍然高于历史均值,放眼国内外市场,A股在估值方面没有优势;
(3)A股面临“大小非”解禁和减持独特背景,虽熊市至此,众多的价格仍高于“大小非”成本,2008年7-9月,平均每月都有约6亿股“大小非”减持,无疑对市场形成打压。
11月份,我们认为A股具备纠错性上涨的重要契机,主要理由在于: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或是契机。经济形势迅速恶化,金融危机的余波已经殃及中西部地区,大量民工失业,这必将进一步加快中央放松的步伐,而放松的契机在于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诸如降息、调低准备金率、调控新举措等重大政策还会密集出台,有利于改变投资者对09年宏观经济每况愈下的担忧。
(2)市场具备做多的时间窗口。3季报公布完毕,一直令人担忧的2008年业绩下滑风险基本释放完毕,投资者的目光将转移到2009年,但由于2008和2009年1季报公布时间尚有近4个月,期间将出现较长时间的业绩真空期。
(3)奥巴马奉行民主党一贯的凯恩斯主义思潮,他的当选有利于美国更快速解决金融危机,美股具备企稳契机。
对于领涨板块,我们仍认为更可能出现的是板块轮动,基建相关(如建筑、部分机械)、敏感性强的行业(如地产)、业绩增长明确行业(如生物医药、通讯设备)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板块。(国泰君安)
三类行业防御性特征突出
在“增长的泥潭”中A股越陷越深。通过对上市公司3季报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上市公司3季报显示出,A股上市企业的盈利情况在3季度继续下滑,且盈利回落的速度要超出市场预期。全部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实现净利润增长7.02%,而中报时的增速还有15.87%。从单季度环比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全部A股上市公司在3季度实现的净利润环比增速为-19.81%,盈利情况较2季度出现了大幅下滑。
行业利润不再两极分化,而是全面下滑。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尽管仍然还是负增长,但较中报时已略有回升;而金融业从中报49%的高增速快速回落到3季报时的28%,两者之间的差距大幅的缩小。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之所以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采掘业利润的反弹。但同时,其他工业行业如原材料、投资品和电力等的利润增速并没有出现好转,还是维持了继续下滑的趋势。中报时利润增速还是上升的消费品行业也终究未能抵挡住经济放缓带来的压力,3季报利润增速也开始下降。
需求侧放缓的压力开始切实地体现。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的ROE较中报时有所下降,从13%下滑到12.57%,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都同步放缓。成本压力虽在向好的方向变化,但需求侧放缓的压力已经切切实实的体现出来: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长在3季度已开始有所下滑;企业经营效率同样在降低,在收入下滑的同时,应收账款和存货却在上升,导致周转率下降,企业的运营周期拉长。经济持续低迷情况下,坏账率的上升将对企业盈利造成更大的伤害。
企业盈利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在收入增长下滑的情况下,成本费用的刚性特征将开始体现,因此我们认为费用率未来的上升将对净利润率构成新的制约;同时企业存货积压,周转效率放缓,坏账率上升,都将进一步考验企业的盈利。目前经济的下滑,已经开始对上市公司各项盈利能力指标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认为随着需求的回落,影响还将逐步深化,企业盈利最坏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到来。
2008年全年利润增速可能的区间会落在0-3%之间。一方面受季度因素影响4季度一般是利润低谷,另一方面还有实体经济进一步下滑带来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全年利润增速还会进一步回落。
2009年1季度出现负增长的确定性很大。明年1季度将面临较高基数的影响,直到明年中期,基数都还会比较高;到明年下半年,基数降低对于盈利增速而言可能会变得相对有利一些。
2009年全年盈利存在负增长的可能。2009年利润增长的能见度目前还不完全清晰,未来一些重要商品如成品油、电力价格的调整都可能对利润造成较大的影响。但从实体经济趋势来看,企业利润的冬天可能还不会那么快过去。
2008年最后两月解禁压力将增大。从解禁股的情况看,11、12月将是又一个解禁的高峰,较10月的解禁市值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将给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压力,在目前实体经济迅速恶化,企业资金稀缺的情况下,大小非减持套现仍然具有较强的冲动。实体经济流动性层面也依然紧张,M1处于快速下滑阶段,资金的流转速度在大幅放缓。因此限售股解禁规模的扩大将对市场形成制约。
2008年最后两月解禁压力将增大
在盈利快速下滑与供给压力上升的阶段中继续防御。企业盈利的下滑要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市场的PE也将会向我们估值区间的下轨寻求支撑。
三季度开始出现单季利润的同比负增长,这就意味着PE将因此而出现上升,并且我们判断起码到明年1季度,利润负增长的确定性都会比较高。在此期间,受利润下降影响,PE将会逐步抬高。这也意味着市场仍然需要释放增长的风险,同时,年底两个月小非的新增供给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性的干预政策已经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由于目前市场估值水平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继续维持偏防御的中性策略:
受益于弱周期特点以及内需扩张趋势的防御型行业。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主要消费品、超市、及互联网、旅游、医药。
受益于政策持续推动的瓶颈型行业。此类主要包括:铁路、轨道交通建设、节能环保、设备。
受益于刺激经济力度加大的周期性投资品行业。目前值得提前关注的重点行业是机械设备行业。
(国金)
外围市场和政策面短期左右A股
在投资者对未来经济以及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一致悲观,市场严重缺乏信心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政策面动向,以及外围市场的表现,很大程度会成为左右A股市场短期表现的关键因素。
我们认为,虽然未来一段时期,全球资本市场的“余震”预期仍会持续,尤其目前投资者对美国以及全球经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是表现依然悲观,使得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表现,预期仍会面临考验。但各国政府纷纷出手,向投资者传递出政府积极干预处于混乱状态中的金融市场的信号,对于避免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恐慌和扩散,预期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过去一段市场外围市场的表现,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全球资本市场的“最坏时刻”,可能已经过去。外围市场的反弹能否持续,对A股市场短期的表现同样重要。
政策方面,在通胀压力减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近期宏观政策开始明确转向“保增长”。尤其在两个月内三次下调基准利率,货币政策松动的信号明显。但在目前市场依然低迷,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表现依然悲观的情况下,利好效应的作用能否抵御悲观情绪所给市场带来的卖压,仍是投资者所关注的。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