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表示,短期内非美元货币或继续走弱,投资客兑回人民币更划算
近两月澳元、欧元、美元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及收益率对比(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整理)
各国央行正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努力对抗金融危机。澳洲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本周争先恐后地大幅降息,而此轮降息潮将持续多久还未可预知。与此同时,澳元、欧元兑美元汇率在过去三个月跌幅惊人,曾被誉为"金矿"的澳元理财产品从收益王沦为"亏损王"。如果手中还有澳元或欧元,此刻该坚守外币理财产品期待暴跌后的触底反弹,还是该"悬崖勒马"选择兑换成人民币作为避风港呢?
记者从多家银行外汇分析师处得到的建议均是"谨慎为上",投机客最好还是持有人民币,而有用汇需求的投资者则可以选择投资美元或港元保本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案例
原本冲着澳元产品高达9%的收益率而去,最终却可能亏损高达30%,廖先生初涉外币投资就栽了跟头。
今年8月,廖先生用30万元的人民币存款,购入了一款澳元理财产品。尽管他此前从未涉足外汇投资,但冲着澳元理财产品9.5%的预期年收益率,廖先生毫不犹豫地把部分存款换成了澳元。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澳元升势随即遭逆转,三个月来兑美元的跌幅接近了40%.廖先生的投资即使到期实现了预期收益,兑回人民币后也将亏损30%.
廖先生很犹豫,不知是继续"抱着"澳元寄望反弹,还是该"悬崖勒马"。
澳币理财"金矿"褪色
随着汇率暴跌,过去被誉为外币理财"金矿"的澳元理财产品变成一文不值的沙石。根据普益财富的最新统计,澳元6个月期产品的平均年收益率为6.5%,而从今年5月到10月中旬,该数据一直维持在8%以上。10月第二个星期,中国光大银行发行的1款财富客户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9.10%.然而,7月以来,澳元兑美元汇率已由0.98附近的高位下跌到10月底最低的0.60附近,跌幅近40%.
短短几个月,澳元理财产品就从理财市场唯一收益率超过8%的"香饽饽",变成了亏损超过30%的"烫手山芋"。
全球降息拖累高息货币
全球经济出现放缓或者衰退迹象,使得各国纷纷采取降息手段以刺激经济。继上周中国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和印度央行纷纷下调贷款利率之后,本周二澳洲联储宣布降息75个基点,而英国央行在周四宣布降息150个基点。
各国集体降息行为导致非美元尤其是高息币种的理财产品收益不同程度地下滑。中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理财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理财师表示,对投资者来说,这些产品的潜在风险在于汇率的大幅下跌造成的更大损失。"澳元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而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欧元理财产品中。"该理财师表示,今年上半年,欧元兑人民币保持强劲升势,欧元理财产品的收益基本保持在4%-5%左右,因此,投资此类产品能获得产品本身收益和汇率的升值。但是自下半年以来,欧元汇率的下跌,远超过了理财产品本身的收益率,投资者蒙受了一定损失。
在汇率大幅振荡的背景下,银行和投资者都对非美元币种理财产品保持谨慎。近期,建设银行对今年7月份发行的"汇得盈2008年第10期外币理财产品(6个月澳元)"行使了提前终止权。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原定于明年1月份到期,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9.1%.据建行广东省分行个金部产品经理蔡冰透露,该产品的收益参照市场同期的BBSW(BankBillSwapRate)利率,通过掉期交易来实现预期产品收益,属于低风险产品。但由于澳元利率出现较大变化,预期收益率将难以实现。
澳元、欧元产品同遭冷遇
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倾向推出短期限理财产品。蔡冰表示,近期建行发行的澳元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均缩短至3个月。外资银行的行动更迅速,渣打银行、星展银行等最近发行的利率挂钩保本产品,期限均缩短为3个月。
部分银行还为外币短期限理财产品增加了提前赎回的条款。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研究员张星称,这在以往的产品中不多见。例如工行近期发行的第10期汇财通美元和欧元的外汇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6个月,投资者可以通过支付3%(美元产品)和3.8%(欧元产品)违约金提前赎回本金。
在多位银行理财师看来,目前购买澳元和欧元产品的最长期限最好在6个月以内。然而客户的反应更趋谨慎,"以前有不少客户拿着人民币来买外币产品,如今前来认购的大部分是持外币的客户。"工行一位不愿具名的客户经理称。银行推出澳元、欧元的理财产品数量也相应骤减,以澳元为例,10月份澳元理财产品仅发行了16款,9月份发行了20款,而在8月份和7月份分别发行了35款和36款。
非美元货币或将走弱
澳元和欧元在10月的最后几天出现转机,让不少投资者看到了反弹的希望。仅10月28-30日,澳元兑美元就从0.604急剧反弹至0.685,升幅高达13%,本周澳元兑美元在0.68-0.69区间内振荡。而欧元兑美元也从远离200日均线的1.234反弹至1.31附近。记者从中行和招行了解到,购买澳元和欧元理财产品的客户有增加的迹象。招行广州分行个人金融部产品经理黄穗宏表示,有客户认为澳元和欧元在大幅下跌之后已经处于低点,此时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汇率风险要低些。
包括澳元、欧元、英镑等在内的高息货币是否要触底反弹了呢?多家银行外汇分析人士并不这么认为。
工行广东省分行外汇分析师戴伟愉称,10月最后几个交易日非美元货币反弹,主要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即将降息,但其他国家随之降息,导致非美元货币的反弹将是短暂的。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资金的回流利好美元,长期而言,美元仍将继续走强,非美元货币的走弱几成定局。
"各国降息会缩小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利差,而过去几年,正是这种利差给予了欧元和澳元等高息货币支持,所以本周央行降息将继续提振美元。"中国银行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王涛表示,欧洲系货币中期的压力较大,欧洲和英国央行若如预期下调利率,那欧元和英镑则会全线下滑。由于欧洲地区利率仍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准,央行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以扶持经济。
招商银行总行外汇分析师刘东亮认为,澳元也同样面临中期继续下行的前景。"美元在避险情绪的刺激下全线上扬,从而打压非美元货币。此外,全球商品市场大幅暴跌,澳元利率进入降息周期,这两个因素短期内不可逆转。因此,澳元可能持续走弱。"刘东亮指出。
投机者持有人民币更稳妥
不少投资者寄望于澳元和欧元继续反弹,王涛提醒该想法并不现实。"至少在中期看来,非美元货币都很难恢复强势。"因此,王涛建议没有用汇需求的投资者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有用汇需求而必须持有外汇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美元或港元。如果持有时间在3个月以上,就可以购买期限较短的保本固定收益型美元理财产品。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不是所有保证收益型产品都能保证不亏损的。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张星表示,保证收益型产品主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保证最低收益类产品两种,现在银行发售的以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居多。该类产品,银行承诺支付投资者高于同期、同币种普通定期存款利率的固定收益率,但银行在产品期限内拥有提前终止权。若银行行使提前终止权,产品实际期限相应缩短,收益仍按照约定的固定收益率计算,但实际收益会相应降低。保本固定收益类外币产品非常适合那些对外汇理财产品缺乏了解,但希望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较高固定回报的投资者。
张星强调,投资者在投资结构型外币理财产品时须特别谨慎。这类产品大多是与海外股票或商品指数挂钩或QDII产品,投资这类产品类似股票型基金,风险相对较大,有损失本金的可能,但相应的预期收益也较保本型产品高。在资本市场大幅动荡的背景下,这类产品的风险尤其大。
澳元对美元一年来走势
7月13日0.9848
10月26日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