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减息后 定期储蓄转热 短期理财产品销售放缓
查看完整版本:减息后 定期储蓄转热 短期理财产品销售放缓
2008/11/8 9:52:03
  一向偏爱理财产品的冯女士,最近调整了她的投资结构,把刚到期的一款理财产品,转成了一年期储蓄存款。"说不定还会降息了,我想趁早把收益固定下来。"
  据记者从杭州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像冯女士这样选择定期存款的的市民越来越多。整体上看,近期定期存款、国债等稳健型投资产品,越来越受追捧。而前期俏销的短期理财产品开始趋冷。专家认为,进入减息周期,市民开始提前锁定利率风险。
  利率趋低储蓄意愿高
  去年一直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冯女士,年中时又买了一部分货币基金,这两项投资今年给她带来的平均收益在4%左右。冯女士解释,之所以买短期理财产品,是因为去年银行利率还处在上升期,买短期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一方面可以规避加息的风险,另一方面资金灵活,可以随时抽出来做"抄底"。但现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没人敢轻易说底,于是她决定把部分到期的资金转为定期储蓄。她算了一笔账:投资3个月票据产品预期年化收益3.4%左右,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在3%~4%,如果选一年期定存,年利率3.60%,还不用承担风险。
  据工行理财师反映,多次减息后,为了避免利率损失,眼下不少市民将手头闲钱转向定期存款,一年期和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迅速上升,有不少甚至选择年利率为5.13%的5年期定存。
  由于进入减息周期,长期储蓄稳定的收益开始显露吸引力,加上暂免利息税,5年期定存利率甚至已超过一些理财产品和基金的年化收益率。
  短期理财销售趋缓
  与定期储蓄趋热相反,前不久遭追捧的短期理财产品,销售开始放缓。据记者了解,上周一家银行推出的三个月理财产品,销势明显放慢,"之前我们每期产品推出,几乎一两天就可卖完,而眼下,五天过去了,还没有全部销光。"这家银行的大堂经理介绍。
  "原来买短期理财产品,并不是很在意收益,主要是看重它的流动性,指望股市会反弹,现在看来一时半会行情不会有了,还是把这些辛苦钱保牢再说吧。"一向喜欢买短期理财的张先生道出了心里话。
  银行理财师分析,短期理财产品前期只所以很俏,一是因为之前不少人对股市还心存幻想,把资金以短期理财的方式暂时放着,这样行情来临时可及时进场;二是在之前的加息通道里,短期理财产品既可以获得比起同档次银行存款高的收益,又不影响下一次加息带来收益。但没想到减息不期而遇,而且减息的频率之快出乎人们意料,所以短期理财产品的优势正在褪色。
  国债重新遭抢购
  与定期储蓄受青睐一样,凭证式国债作为安全性高、风险性低的稳健品种,在如今形势下受到追捧。
  进入本轮降息周期后发行的今年第五期凭证式国债,已于上周发行结束,事实上,在杭州,几乎所有银行都在发行的第一天销完了。
  据悉,相对今年前四期凭证式国债,由于减息因素影响,第五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均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同期限定期储蓄利率(最新存款利率3年4.77%、5年5.13%),仍保持大约0.4个百分点的利差。银行人士介绍,因国债收益固定,即使今后央行继续降息,也不会影响国债最终收益。银行反映,这次排队购买国债的客户整体年龄层次有所下降,以前很少有50岁以下的购买国债,现在中年客户也愿意投资国债了。
  值得关注的是,这期国债发行期间还进行了"调息"。据了解,第五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期为10月20日至11月4日,发行时3年期票面年利率5.53%,5年5.98%,但10月29日央行宣布,从30日起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按规定在国债发行期内如遇利率调整,国债利率也将相应调整。因此,10月30日后(含10月30日)再购买国债的投资者,其持有3年期国债的票面利率下调至5.17%,5年期下调至5.53%。
  "不过因为国债太火了,认购第一天就全部买完,而利率调整,对已认购的投资者也没有什么影响。"工行理财师解释。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