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局限性、团险性、流动性 反差:执法险、交警险投保率高 (摄影 沈生)
明天是中国记者节。据了解,在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排行榜中,新闻记者排行第四位,仅次于警察、矿工和消防员。在这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沈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记者险"虽推出多年,但销售情况却始终遇冷。"执法人员险""交警险"等承保人员相对较多。
"记者险"鲜为人知
"记者险,你了解吗?"记者询问了多位新闻工作者,但知道此险种的却寥寥无几。 其实,太平洋保险、人保财险等公司早在三四年前,就已针对新闻工作者人身意外伤害推出了"记者险"。据太平洋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记者险"投保范围在18至65周岁、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的新闻单位在职人员。涵盖了人身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医疗、误工误时费三部分。
人保财险沈阳分公司责任意外险部经理介绍,此保险已推出三年多,但始终未见起色,每年只有几份保单而已。
亲属也可连带保
人保财险工作人员介绍,"记者险"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保险责任为身故、残疾、烧伤。如遇飞机失事导致身故,或者执行公务导致身故、残疾等特定条件,保额双倍给付。其二,年费率较低,仅为2.2%。。也就是说,保额10万元,只需每年缴保费220元。据了解,这样的低费率只比政府机关办公人员高出0.1%。。
除此,"连带被保险人保障"是"记者险"的另一特色。太平洋保险公司解释,它将被保险人扩大至记者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增加了对记者本人及其家庭遭受人身意外伤害的保障。在保险期间,如果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伤害,其直系亲属总共可获得"意外身故及伤残保障"金额的50%。
缘何"叫好不叫座"
据了解,"记者险"推出后,很多保险专业人士都给出了积极肯定,但市场动静却一直不大。人保财险沈阳分公司责任意外险部杜经理介绍,记者是个风险比较大的职业,很多记者都曾发生过被拦堵、被威胁的事件。我们想用特殊险种来保障新闻工作者及其家人的利益。
然而记者了解到,其他特殊职业保险的销售情况与"记者险"遭遇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如"执法人员险"、"交警险"等承保人员很多。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首先记者险的投保人十分局限,只能是新闻工作者。再有,部分保险公司会要求团险做单,投保率不能低于新闻单位总人数的70%。此外,现在新闻工作者流动比较大,所对此险种的关注一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