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高校“卡奴”的启示
查看完整版本:高校“卡奴”的启示
2008/11/6 18:42:11
  最近听同事老张跟我讲他女儿在高校沦为"卡奴"的经历,觉得值得在校大学生借鉴和警惕。
  去年11月份,同事老张的女儿小静(化名)在下课回宿舍的路上,遇到某银行工作人员在推广信用卡,本科生初次办卡额度3000元,首年免年费。小静心动了,当即填表,一个月后,她收到了信用卡。
  不久圣诞节到了,小静所在学校附近商场纷纷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小静刷卡买下了心仪已久的衣服、鞋子和化妆品。据小静事后描述,一天时间,她不仅花光了身上所有现金,还透支信用卡1000多元。本想接下来的两个月艰苦一下,把家里给的零花钱省出来,分两期填上这个窟窿。可没想到,年底应酬一下子多起来,寝室聚会、同学聚餐、生日应酬……不仅打消了她的计划,最后又在信用卡账单上多刷了500多元。
  还款日到了,小静望着账单上近1600元的欠款慌了神。她没敢跟家里人讲(家人不知她办卡)。最后经东挪西凑,终于还上了欠款。可接下来,小静就开始为归还同学借款犯愁了。
  小静只好以打工来解救自己。一开学小静就一口气接下了两份家教,还在快餐店做钟点工,一个月赚1000元左右。每天奔波在课堂和工作地点之间,忙碌了将近3个月,终于还清了所有欠款。之后她第一时间到银行,将那张信用卡销户。
  老张谈起来还有些后怕,令他欣慰的是,女儿还算懂事,靠自己能力解决了难题,从"卡奴"的日子里及时脱身,否则不仅给家里平添经济负担,严重的还可能耽误学业,影响明年的考研大计。
  而小赵同学则没有小静那么自律,成为典型的"卡奴"。小赵先后在3家银行办了3张信用卡,之后开始"疯狂消费":数码相机、PSP游戏机、NIKE鞋、新手机……短短一个月,他从3家银行透支了8000余元,照他每个月的生活费计算,根本无法还款。最后因欠借款超过3个月,而收到了银行的律师函。
  信用卡进高校是这几年的事,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成为持卡人,能否合理消费及时还贷,还真是个问题。不少学生在外欠下一屁股债,而家长并不知道,父母省吃俭用给的生活费还不够他们还账。现在大学生沦为"卡奴"不在少数。一位高校教授建议,银行应正视大学生持卡人的信用风险,克服盲目追求发卡量与经济效益的误区,杜绝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降低门槛的问题;更不宜为追求高额利息和刷卡手续费,而盲目刺激大学生消费,鼓励他们透支。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