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认为,从更深层次上讲,信用卡本身是一种消费文化现象。如何把握这种现象的规律和变化趋势,把握主流客户群体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决定着信用卡发展的方向。“韩国和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一些隐患在中国大陆同样存在,例如相应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部分银行的信用卡推销过于草率等。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中国经济近几年处于上升期,因大量失业而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如果要在韩国信用卡危机事件中找到对中国市场的借鉴意义,那应该是在上述两大误区间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第一财经日报》:外资银行在年底全面加入竞争之后,你认为银行卡业务未来格局将怎样演变? 陈劲:2006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失去政策保护的最后时间表,国内银行将直面与国外先进发卡机构的同台竞技。面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众多的现实困扰,国内发卡行在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而信用卡行业将进入品牌竞争的“前夜”。根据政府规划,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后,中国信用卡的应用发展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届时国内信用卡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为使持卡人对自己的品牌保持较高的忠诚度,从2006年开始,发卡机构必须在品牌运作和品牌管理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第一财经日报》:有消息称,不久的将来透支费率有可能大幅度下调,你是否支持这种做法? 陈劲:利息收入是信用卡业务经营至关重要的收入来源。目前国内信用卡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能力还没有形成,如果对透支利率进行大幅度下调,无疑将对信用卡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和信用卡透支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率空间,但没有相应的个人金融产品与之匹配,只有在个人金融领域加快构建完整的利率产品体系,才能有效促进消费市场的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中信银行在银行卡风险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计划? 陈劲:目前,中信信用卡在整体风险控制上,在前期风险政策的制定、信审阶段的审查、后期的催收等方面已经渐成体系。随着中信银行对信用卡业务认识的提高以及风险管理水平的进步,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策略将进行相应的转变,从简单的“防范风险”向“实现利润最大化”转变,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工具也将向数据分析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