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央行降息背景下 家庭理财“稳”字当头
查看完整版本:央行降息背景下 家庭理财“稳”字当头
2008/11/6 9:36:22
  上个月,央行两次宣布降息,这种降息力度在历史上也属罕见。金融业人士普遍认为,这种信号意味着我国由利率长期上升转入降息通道的趋势已经明朗。利率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从绝对值上看,降息幅度并不算大,但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它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会在以后的时间里逐渐放大显现。而对普通百姓而言,在利率下调背景下,投资理财的思路也需顺势而变。近日,记者走访了泉州多位金融界人士,以稳为主的理财方式成为主流建议。
  手头有闲钱不妨早定存
  理财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中长期存款比例
  对于老百姓而言,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利率,意味着银行存款利息收益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缩水"。
  银行的理财专员以整存整取的1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降息前3.87%%的利率计算,一年后将获得387元的利息收入,而现在一年期(含)以上的存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后,其利息收入将下降到360元,减少27元。3年期和5年期的利率分别下降了0.36%%和0.45%%,这样就意味着1万元存3年定期利息收入将比原来减少108元,而5年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将减少225元。存款数额越大,利息收入"缩水"的现象就越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后央行降息的可能性还比较大,降息周期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对于有较大数额存款储户来说,调整储蓄方式就成为重要理财策略。
  有关人士建议,如果担心降息后带来存款收益损失,储户可适当增加中长期存款的比例,至于定期存款的时间长短,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一般以1-3年为宜,当然如果一直都没有使用这部分资金的计划,定存的期限可相对更长些。同时,还可以通过分割存款的方式规避收益风险,比如5万元的存款可分成两三笔资金分别存入银行。这样既可以根据对降息的预期选择不同的存款期限,也不会在提前支取时影响全部的定期利息。对于无法确定使用期限的资金,市民还可选择通知存款,以增加利息受益。
  记者在银行采访时,还发现一个现象,随着利率下调,不少计划提前还按揭的市民也改变了主意。一家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申请提前还贷者络绎不绝,平均每天收到两三份申请。央行宣布降低贷款基准利率以后,按揭户眼下都按兵不动了,有的网点一个星期都难接到一份提前还房贷申请。贷款利率下降,按揭购房者的贷款利息负担有所减轻,加之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许多市民打消了提前还贷计划。
  股市"跌跌"不休债市柳暗花明
  理财建议:可关注纯债型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由于股市持续低迷震荡,在大批避险资金的推动下,长时期内曾一度遇冷的债券类理财产品风头劲升。而央行的连续降息,更带动了与利率变化呈反向关系的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向好行情。以债券型基金为例,今年表现最好的债券基金的回报率已经高达15.38%%。
  业内人士分析,央行年内再次减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调以及银行在经济下滑阶段的惜贷,资金面将逐步宽裕,债券市场有望持续走牛。在此背景下,除了收益率相对稳定、安全的国债外,以债券为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正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银行债券类理财产品或债券型基金有望成为未来理财市场的热点。
  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对于债券型基金,投资者在积极介入的同时也应谨慎选择。由于投资风格以及操作策略差异较大,债券型基金之间的业绩差距日益明显。截至今年10月,债券基金中收益最好的和最差的之间差距最大高达到18%%以上。投资者在选购债券型基金时,不妨重点关注那些不在二级市场投资股票的纯债型基金。因为非纯债型基金因其在一定程度上与股票二级市场的风险挂钩,短期内,股市可能继续下行,非纯债型基金收益也会受到影响。同时,投资者也要关注,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导致近期债券市场涨幅过大,债基风险在不断累积,投资者要谨防短期风险。
  至于股票方面的投资,泉州兴业银行理财经理江建议,如果手头有一定资金,而且也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那么不妨配置一些股票,作为中长期投资的方向,但要注意股市短期可能还有较大风险。
  保险回归本质保障重于投资
  理财建议:量力而行,重视产品的保障功能
  央行连续降息,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也受到影响。业内人士分析,传统的寿险产品主要侧重保障,降息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分红类的保险就不同了。因为对分红险而言,其投资主要集中在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国债等方面,降息后这些产品的收益会随之下调。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降低了,给保户的分红自然也会随之减少,这对于长期保单持有者来说,会受到一些影响。至于传统储蓄型保险,因为本身就有基本固定的2.5%%的利率,在经过去年频繁加息之后,今年的减息影响也不会太大。
  2005、2006两年股市的火爆加上银行不断加息,使得不少保险产品的收益超过正常水平不少,消费者把保险产品当作理财产品来买。但是,保险的本质是保障功能。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利率下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契机,就是让保险产品回归本质,而附加于产品理财功能,也需要逐渐淡化。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购买保险产品也应遵循这个思路,量力而行,为自己为家庭构筑一道保障。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