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战略:谋篇布局早做配置
配置一:主动超配流动性
奚洁是金融学硕士,上海青年金融联合会委员,金融从业年限9年,2002年以保理业务主题宣传策划为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赢得上海市财经公关金奖。奚洁认为,在乱局中,流动性为王。从配置策略上来说,在现阶段,首先要超配流动性,即以灵活的方式超配现金或流动性强的资产。现金、储蓄存款都要多配置一些以备变化。
选择储蓄存款的期限结构及类型,都有一定的技巧。央行连续降低存贷款利率,说明目前逐渐进入降息通道,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储蓄存期相对较长的理财产品,针对下次降息可以提前锁定较高收益。
奚洁介绍,银行也有兼顾流动性、收益的储蓄存款方式。比如光大的阳光理财卡,可通过网络或柜面签订"理财日计划"、"理财周计划"或"理财通"协议,将部分资金实现活期到不同期限定期的自动转化,客户正常的持卡消费等完全不受影响。
而手中拥有临时性大量现金的客户,比如从事贸易的,或拥有从股市撤离大量现金的投资者,更加关注资金的流动性,可以选择费用低、资金到位快、表现相对较好的货币型基金。一旦发现市场变化,能够及时进行其他选择。
配置二:选择稳健型理财产品
除储蓄存款、类储蓄存款的货币型基金外,银行稳健型理财产品是优良的配置首选。
奚洁介绍说,目前市场上发行的银行稳健型理财产品主要有三大类:外币类产品,人民币信贷信托、票据信托产品,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前两种产品成为今年市场主流。
不论是外币产品,还是人民币信贷信托、票据信托型产品,目前期限有8天、15天、半个月、40天、3个月、6个月、1年等,其收益比定期存款、货币型基金好,因而受到热捧。但在降息通道下,信贷类、票据类产品的收益可能会随央行贷款利率下调而适当下调。
外币理财产品由于下半年以来美元指数逆市上涨,投资者要重点关注美元货币和非美元货币的趋势,在防范外币理财产品汇率风险的同时,也可巧妙利用汇率波动。如果产品设计与自我预期匹配,投资者可以选择汇率相关的保本结构性产品,有可能获得一定收益。经验丰富的个人,可以选择直接来银行做外汇实盘交易。但若个人缺乏汇市投资经验,对外汇趋势缺乏判断,就不要轻易尝试挂钩汇率波动的结构性产品。
配置三:关注债券型产品
在降息通道下,债券被中长期看好。今年债市在九月大热,已经提前消化第一次降息利好。进入降息通道后,未来债券市场仍总体向好。而且因股市持续低迷,更多资金涌向债券。同时债券品种也在不断推新,创新带来交易活跃。
奚洁建议,投资债券期限不宜太短,若3个月就撤,也没多少收益。投资者宜重点关注完全投资债券的纯债基金,选择优秀专业的基金公司团队、银行发行的品种。比如,光大稳健一号其投资对象除银行间债券外,还有一些中期债券、短期融资券,甚至包括银行稳健产品,空档期做些新股申购但及时交易。今年4月推出,截至10月10日,稳健一号每单位产品净值为1.0396,相当于年化收益率8.12%。
理财战术:吸取教训主动避险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使得海外市场出现金融海啸,但奚洁认为目前抄底海外还为时过早,因为国内投资者大多对国外缺乏了解,所以在战术上要尽量避免接触QDII以及挂钩海外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毕竟无论券商、基金还是银行,QDII产品几乎是全军覆没,教训深刻。据报载,截至今年10月,中外银行一共发行253款银行系QDII产品,249款为负收益,其中外资银行产品达到206款;亏损过半的有93款,其中外资银行有82款。这说明,来自海外的外资银行QDII理财产品等同样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奚洁提醒:如果投资者对国际商品市场或是商品价格不了解、不敏感,也不要选择挂钩商品的产品。除非对其趋势有所了解和判断,可以尝试一些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但配置比例不宜过高。资金量大的客户,对趋势有一定了解,可以选择从银行购买实物黄金,作为长期保值增值的资产配置工具。
理财理念:长期投资定期投资
奚洁认为,当前国内股指从去年最高点已经下跌70%,不少股票价位和估值已经相对较低,有的甚至跌破净资产,投资者还是不要放弃中长期投资的理念,不妨在仓位相对低的情况下,买一些好公司的股票---前景看好行业的龙头企业股票。在相对底部进行选择性投资,三五年后就可能有惊喜的收益。
一般来说,中长期投资的最好方式就是定期投资。投资者可以从每月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以定期定额,或定期不定额的方式,投资基金、股票。如果本来投资就是为了子女教育或是退休养老的目的,那么这类定期投资完全不必因为市场低迷而放弃,相反,在资金宽裕情况下,可以在低迷时适当增加定期投资额度。这种定期不定额的投资,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在规划的中长期后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尽管投连险在当前市场遭质疑,但奚洁认为,还是可以购买兼顾保障的投连险产品。该类产品一般期限较长,多为五年,可客观约束投资者做长期投资,而其账户多且具有方便自由转换的特性。目前可选择投连险稳健类账户,待股市相对好转,再转入进取型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