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基金圈〗 → 77只基金熊市进补 11亿资金躲进医药板块
查看完整版本:77只基金熊市进补 11亿资金躲进医药板块
2008/10/30 11:40:18
    熊市里也有强势股,医药就属于这一类。虽然强势是相对的,但在大盘持续下跌的中,进入医药股的资金损失甚微,甚至还稍有盈利。

  显示,从9月24日至10月27日,共有11亿资金流入了医药股。而从10月6日至10月29日,上证综指及深圳成指分别下跌25%和23.3%,远超医药板块15.7%的跌幅。

  77只介入

  天药股份(600488.SH)是近期医药板块中的一颗明星。

  据显示,10月6日至10月27日,天药股份的机构持仓比例由12.80%猛升至19.80%。31只基金大手笔介入,买入17451万元,卖出1264万元,净买入16187万元。与此同时,还有8只基金大举抢筹。

  10月24日,天药股份2757万限售股上市流通。但与以往上市公司限售股上市一般会提前引起恐慌性抛售不同,天药股份并没有遵守这一“规律”,相反,天药股份的股价在24日逆市上涨了4.55%,机构净买入1874万元。

  10月27日,受沪指暴跌6.32%的影响,天药股份下跌2.43%;10月28日,沪指上涨2.81%,天药股份借力再涨7.66%,其强势可见一斑。即使29日该股出现补跌而跌停,但其完美的上升趋势仍然存在。

  另外,海正药业(600267.SH)与羚锐股份(600285.SH)也是机构在弱市下的避风港。10月29日前,两股较10月6日股价仅跌0.23%和2.2%,走势远强于大盘。

  据TOPVIEW数据显示,自10月6日以来,海正药业机构仓位由53%上升至54.3%;15个交易日内,77只基金介入海正药业,买入13267万元,卖出5930万元,净买入7337万元。

  据此前机构持仓数据分析,2007年5月31日该股机构持仓为11.1%,此后在机构资金持续净流入的同时,机构持仓比率一路增加至当前54.3%,呈高度控盘状态。即使自2008年3月4日该股股价由顶部25.80元进入下跌期后,机构持仓始终未有明显减少。由此看来,以基金为首的机构席位对其情有独钟,即使29日股价无量跌停,但价格仍在前期低点之上。

  对于羚锐股份而言,9月初连续拉出11根阳线的走势至今令投资者难忘。当时股价一举反弹至6.17元。随后的10月份行情中,羚锐股份的股价一直徘徊在5.30元至6.8元之间,丝毫不顾大盘暴跌。

  与此同时,马应龙的举牌也给羚锐股份打了一剂强心针。10月21日,同属医药的马应龙在9月10日至10月17日之间,以4.14元至6.20元的价格在二级市场购入公司100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一举跃升为羚锐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马应龙董秘李加林认为,通过二级市场举牌羚锐股份除了考虑公司与羚锐股份产品存在一定互补性外,也认为羚锐股份的部分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其价值被市场低估。另外,公司还公开表示,“即使拿不下控股权,也完全可以通过卖出羚锐股份股票获利,完成一笔不错的财务投资。”

  事实上,不仅是上述三只明星股,整个医药板块的走势也明显强于大盘。从10月6日至10月29日,上证综指由2293.78点一路震荡下行至1719.81点,深圳成指由7559.29点跳水77到5798.67点,分别下跌25%和23.3%,远超医药板块15.7%的跌幅。

  这对于此前大举抢筹医药股的机构而言,可谓以相对较小的代价顺利避过大跌。据大智慧TOPVIEW显示,9月24日至10月27日,医药板块机构资金持续大幅净流入,规模高达11亿元。

  不过,在10月29日,机构试探性出货,医药板块进行了补跌,3只明星股也均告跌停。

  处于估值区间下限

  “从市场表现来看,医药股,尤其是龙头企业和有题材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其股价都表现得非常坚挺。”华泰某基金表示,在市场气氛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机构更愿意采用稳健的投资,选择相对抗跌的板块和个股。

  “医药行业所具有的刚性需求及弱周期性是机构看好医药股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华泰基金经理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医药板块顺风顺水——既有支持,又存在防御优势。

  他认为,近年来医药行业基本保持20%至25%的稳定增长,属于名符其实的抗周期性行业。因此,机构只要在估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买入并长期持有一些优秀公司股票,基本上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在行情不好的环境下,这对机构来说很有吸引力。”

  “有钱你不能多吃药,但没钱你也不能少吃药,这就是刚性需求。”民生医药行业分析师练乐尧认为,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药品消费的升级促使了需求的稳定增长,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成长机会。

  他向记者介绍,从历史估值来看,医药板块较A股平均估值的溢价一般在50%左右,但当前医药板块的溢价水平已下降了10个百分点,处于估值区间下限。

  另外,“新医改是支撑医药股股价的另一根拐杖。”练乐尧告诉记者。

  据练乐尧介绍,配合医改至2010年,医药市场的增长量将较2007年新增800亿左右,再综合2010年实现全民医保扩容量600亿-800亿,医药市场的需求将存在至少1400亿的增长空间。未来2年内,医药类上市公司将因此受益匪浅。

  然而,并不是所有医药股都能搭上医改顺风车。据练乐尧分析,医药行业的集中度不高,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优胜劣汰现象明显。所以,未来产生分化的可能性较大。“不难发现,医药市场出现明显的集中趋势,不少医药企业会在竞争中淘汰。不少医药股跟随大盘暴跌,也许这就是分化的前兆。”练乐尧说。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