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海总部最新数据显示,进入降息周期后,存定期的居民和企业明显增加,尽管降息未必是存款定期化的直接催生因素,但从理财角度看,降息后闲钱是否应存定期,值得探究。银行理财专家目前也有分歧,归根结底,闲钱存定期还是投资,要依个人情况而定。
存款如何配置引发争议
眼下,降息后该不该存定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是应该多配置三五年的长期存款;二是降息通道中,闲钱不宜长存。
由于目前仅是降息初期,并且上次降息时国家同时免掉了利息税,因此对存款收益的影响还不大,1万元定存一年仅比原来少了6.3元。但接下来如果再多次降息,就可能对存款收益造成较大影响了。由于定期存款利率是固定的,不随央行调息而变,因此理财专家建议,市民眼下应择机配置一部分中长期固定利率资产,防止利率下滑风险。三至五年期的国债或定期储蓄,应更多地纳入家庭资产投资组合。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降息通道中,闲钱实际上不宜长存。相对于长期存款,某些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完全可成为市民更好的选择。定存最大的缺点,就是占用资金的流动性,一旦市场行情突变,被占用的流动性将失去很多获利机会。
债券投资值得选择
昨晚央行再次降息,把三年、五年定期利息降幅拉大至0.36、0.45个百分点,这样市民再存长期就不划算了。专家建议,市民存款时应尽量选择期限短的品种,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专家还建议,在降息周期中,尤其是资本市场低迷之际,债市投资值得选择。特别是投资期限较长的国债及债券型基金。据了解,近期在降息预期的刺激下,债券型基金始终处于领涨状态,国债、企业债等全线大幅上涨,债券基金持有人获得了不少收益。因此提高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不失为积极应对股市波动和降息周期、实现资产稳定增值的好方法。
可关注短线产品
除了银行存款外,市民手中资金还能投往何处?理财专家认为,应首选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这样不但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相对安全的收益,甚至比更长期限的储蓄还要高。
目前银行超短期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两类,即每日(周)申购、赎回的类基金产品,以及投资期限在10天或半个月之内的固定期限产品。降息前,各银行"类基金"产品,大都以证券投资类产品为主,如今债券和货币市场成了"类基金"产品新的投资领域。
华夏银行发行的华夏理财"增盈"20号,投资期限只有7天,而民生银行"非凡尊享"10号,也只有10天委托管理期。相对定期存款,这些理财产品流动性更强,而且实际收益率可达3%-3.5%或更高。此外,工行"灵通快线"及招行的"日日金"、"周周发"系列产品,推出已有时日,在证券市场火爆时,这些债券类产品因收益较低而无人问津,如今降息令债市收益大涨,也带动这些产品咸鱼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