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以银行为主力的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各种理财产品。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有2000个左右的各类理财产品面世。其中,2006年共有18家中外资银行推出了345款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较2005年增加了224款,增幅达185%;共有25家中外资银行推出了744款银行外汇理财产品,较2005年增加了277款,增幅为59.31%;全年12家商业银行共计发行银行卡116种,实现发行贷记卡300万张,信用卡发行量预计能达到1000万张;45家基金公司2006年共计新发行开放式基金89只,基金首发共计募集资金3812.4亿元,发行数量上较2005年增加了34只,增幅达61.8%;此外,2006年新发各类债券100多个、保险新品120余种(个)、信托计划近500个,新的理财品种如代客境外理财(QDII)、电子储蓄国债等也不断面市并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虽然理财产品品种丰富、数量增多,但仍然存在产品同质化倾向,缺乏差异和个性。总体来看,理财产品还不能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
此外,理财市场缺乏立法保护。银行、信托机构到底用客户的资金赚取多少实际利益由一方说了算,信息不够、不对称。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有的多数“理财专家”都是企业自封的,只是精通于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如证券分析师、保险代理人等,很难为客户提供公正、全面的服务。本报记者黄海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