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去年以来金融动荡加剧,股市、房市低迷,怀着"跑赢CPI"目标的普通投资者苦苦寻觅"生财之道"。于是各种投资、理财渠道风生水起。其中不乏一些披着看似"合法"外衣的"灰色"投资乘虚而入,给投资者带来的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专家提醒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渠道的时候,一定要规避"灰色"投资,选择合规方式。
"灰色"投资暗流涌动
68岁的杭州市民孙女士一家人,自2007年起,在浙江一家号称炒"伦敦金"的公司陆续投入200多万元,最终公司老板"人间蒸发",孙女士血本无归。
谈起这次经历,孙女士说,自己是被骗子公司身上所批的"合法外衣"所蒙蔽了。"看他们办公室很气派,投资代理人好像也很专业,而且又是炒外盘黄金,我就没有任何怀疑了。"
实际上,孙女士已经进了"地下炒金"的圈套,而类似的所谓"炒外盘"的"地下炒金""地下炒汇"等"灰色"投资给投资者酿成的财产损失近年来屡有发生。
最近,杭州"炒金"巨头浙江世纪黄金,因为涉嫌非法经营黄金期货,公司董事长张勇被批捕,公司被查处。该案涉案金额近600亿元。而震动国内的高德黄金爆仓案,至今众多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仍在"讨说法"。
早些时候,联泰金案在上海被查,723名"炒金客"的3000多万"老本"不知去向。随后,亿高地下炒金案也在上海告破,其在短短一年中竟招揽到高达4000多万元的散户资金,最后均"神秘消失"。
"灰色"投资是何面目?
那么到底什么是"灰色"投资?如何辨别"灰色"投资?
大陆期货分析师虎锴介绍,所谓"灰色"投资就是没有在我国进行合法销售、经营的资质,且不受法规和监管部门管辖的那些投资产品或者投资渠道。
上海律师协会证券与期货法律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宣伟华举例说,例如我国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所以外资不能直接投资中国股票(只有通过QFII机制)和投资中国房地产等,但有一些外资通过地下渠道进入中国进行投资则是"灰色"投资。同样的,我国个人投资者通过一些违规代理机构进行的海外投资也被称为"灰色"投资。通俗地说,一切非正规的投资都可称为"灰色"投资。
那么,现在金融市场上的"灰色"投资主要有哪些呢?
专家分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买入实物或者实体经营的投资方式称为直接投资,而通过各种有价证券获取收益的投资方式称为间接投资。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而目前金融市场上大多"灰色"投资是出现在间接投资上,如:境外在中国的基金,信托产品(非银行销售);境外在中国代理的外盘黄金,外汇,期货,股票产品;私人理财投资的产品,私人基金等。这些投资渠道往往不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中,投资者往往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纠纷不断,自身权益得不到保护。
专家告诫:正道是合规
"灰色"投资风险这么大,普通投资者如何识别呢?
首先,"灰色"投资的营销是以个人投资者为对象,其宣传过程中,往往夸大其词,随意承诺。其次,"灰色"投资大多代理境外产品,套用外企名称以某某在中国代理或办事处等名义进行宣传。另外,"灰色"投资的资金流通渠道是向国外流出,交易信息由国外投资公司或代理提供等等。
虎锴说,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渠道时要仔细考察,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中国证监会等国家机构的网站、电话咨询核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