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云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中国城市家庭有了更多的可任意支配收入,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理财意识。然而,“理财”对国内居民而言毕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多数中国百姓对其仍存有误解,主要表现在:
误区一:理财=投资
来到理财中心的客户, 可能首先问理财师的是:“给你100万元资金,你可以给我多少收益率?”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因此,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得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和过程,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在国外, 理财师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在充分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并帮助实施,以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因此,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理财更应注重人生的生涯规划、税务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人生整体规划。
误区二:理财随大流,盲目跟风
近年的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中国不少百姓更渴望“快速致富”,有些老人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而不理会风险。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我们还可以看到类似一哄而上的现象。
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一般来说, 家庭资产应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对投资者而言,年龄越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
误区三:追求短期收益,忽视长期风险
近年来, 在房价累计涨幅普遍超过30%的市况下,房产投资成为一大热点,“以房养房”的理财经验广为流传,面对租金收入超过贷款利息的“利润”,不少业主为自己的“成功投资”暗自欣喜。
然而在购房时, 有些投资者并未全面考虑其投资房产的真正成本与未来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只顾眼前收益。其实,众多的投资者在计算其收益时往往忽视了许多可能存在的成本支出,如各类管理费用、空置成本、装修费用等。同时,对未来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缺乏合理预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建议国内投资者,在投资房产时必须做深入地研究分析,不要有太高的奢望, 因为房产投资存在9大风险,即:租金下降或租不出去的经营风险;金融制度变动造成的借款风险;不能卖掉的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率高于房产收益率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法律风险;商业风险;环境风险和灾害风险。
误区四:关注短线投机,不注重长期趋势
有许多国内投资者比较乐于短线频繁操作, 以此获取投机差价。他们往往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短期价格走势, 关注眼前利益。在市场低迷时,由于过多地在意短期收益,常常错失良机。特别是在证券投资时,时常是骑上黑马却拉不住缰绳摔下,还付出不少买路钱。更有甚者,误把基金作为短线投机,因忍受不住煎熬,最终忍痛割爱。
华尔街基金经理伯恩斯认为:“只靠衡量今天或明天应该怎样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想法。我们应该探讨的是未来30年的问题———换言之, 你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策略。仅仅知道明天怎样是远远不够的。”
鉴于市场短线趋势较难把握,我们建议不妨运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把握住市场大趋势,顺势而为,将一部分资金进行中长期投资,树立起“理财不是投机”的理念,关注长远。
误区五:追求广而全的投资理财组合
在考虑资产风险时, 我们常常认为,“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存在这种误区,他们往往将鸡蛋放在过多的篮子里, 使得投资追踪困难,若分析不到位,可能会降低预期收益。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不仅学术上颇有建树,个人理财方面也非常成功。 他曾经提出这样一种投资理念,就是要把鸡蛋集中放在优质的篮子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分散投资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 把鸡蛋放在过多的篮子里,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
由此可见, 理财时要注意:“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陈云,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 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