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拿起理财武器对抗通胀
查看完整版本:拿起理财武器对抗通胀
2008/4/19 16:17:11

如今大部分老百姓的理财方式仍以储蓄为主,而随着加息步伐的不断加快,钱存在银行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存期不能太长。业内人士认为,老百姓如有一笔钱需存4年,最好先存2年定期,到期再转存2年,这样可保证资产灵活性。一旦物价平稳回落,银行利率仍处于上升通道,则应果断选择长期国债或

储蓄,分享物价平稳时的稳定高收益。

对理财要有正确认识

理财已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当“您不理财,财不理您”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时,多少都会让人感到自己似乎已舍本逐末,理财成了一件辛苦的事。

因此,老百姓在进行理财之前,必须要先对理财有正确的认识。首先,理财是一种可以改变生活的、未雨绸缪的、健康的、积极的生活状态,老百姓最终是需要通过理财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提高生活品质,因此在理财时需要有平和的心态。其次,理财绝不等于暴富。理财是在资产合理配置的前提下追求资产的稳健增长,不要以暴富的思维来进行理财,那是目光短浅的想法。

股票型基金能抵御通胀

CPI持续高位运行,也给人们发出了一个理财的信号:如果人们不能通过投资使自己的资产有效增值并超过CPI的增速,那么等待的只有财富或快或慢地缩水。一位本地理财师这样告诉记者,像1984年手上有1万元现金的人士,如果按照每年5%的通胀水平,如今该人士的这笔钱只相当于1847元。也就是说,如果老百姓不去理财,财富就会在通胀的无形之手中被侵蚀掉。

而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股票型基金是抵御通货膨胀的长期、有效的工具。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间,美国股票型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12%左右,而近20年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则基本维持在低于5%的水平,股票型基金在长跑中战胜了通货膨胀,使很多投资者的个人资产在通胀周期中全身而退。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甚至将投资股票型基金视为资产快速增值的捷径。

合理配置资产是理财上策

百姓买基金、炒股的热浪在今年显得异常火爆,即使是在基金净值快速缩水的11月份,前去银行与证券公司的人士也不多,这也说明人们投资理财的意识正在日趋理性。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日益频繁,也出现了另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百姓都患上“理财迷茫症”,即当股市的钱出来之后,发展没有什么可以投资的,迎来一段“理财空白期”。其实综观目前的理财市场,与2006年前已是“今非昔比”,产品创新接连不断,投资渠道得到了拓宽,投资者完全可以关注一些理财新品,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

中信银行的理财经理李先生认为,投资者应该学习合理配置自己的各类资产。在目前的情况下,投资股票、基金或者银行理财产品,才是投资者目前正确的选择。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即便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其收益也略高于CPI的涨幅,大约在7%左右;而浮动收益产品,年收益率目前都在10%左右。只是投资者需要学会将手头的投资资金做一定比例的配置,不懂的话,尽量去咨询证券、银行和基金的专家,都可以争取在来年获得不错的收益。

因此,老百姓要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搭建一个稳固的理财金字塔:底部是以住房、应急金、寿险等组成的基础资产;紧接着往上是以退休金、债券等组成的保值类资产;再往上是以股票、投资性房产、基金等组成的增值类资产;最上面则是以收藏、大宗商品、期货等组成的投机类资产。这样金字塔形的资产配置才可以让百姓的资产长期稳健地增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涨幅为6.9%,创11年来新高。在此之前,央行推出了一项调控措施,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而以往的历次调控都是以0.5个百分点的幅度上调,这对2008年的理财市场提出了新的问题。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