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市场持续动荡的影响下,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下挫,银行系QDII产品进一步走低。
根据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252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的跟踪研究,截至10月17日,正收益的QDII理财产品仅有3款,最高亏损接近70%,较大的亏损面和较深的跌幅度导致上周无QDII产品发行。
目前,大多数银行QDII产品亏损,发行明显减速。亏损让中资银行发行QDII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今年以来,除招银商品指数投资组合等少数几只外,中资银行QDII产品几近绝迹。相较于外资银行大多投资到某只国外基金的情况而言,中资银行的产品由于投资方向较为多元化而分散了一部分风险。据统计,中资银行46款QDII产品中,正收益的有3款,其余43款均为负收益;亏损超过40%的有19款,占比四成,其中包括累计亏损超过50%的11款,相比前一阶段(10月6日-10日)增加了5款,亏损现状愈演愈烈。
相比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的境况更为堪忧。截至10月17日,外资银行206款QDII产品已全数亏损,其中亏损超过40%的有95款,几乎占到产品总数的一半。亏损在40%-50%之间的有37款、50%-60%的有56款、60%-70%的有2款。
目前,银行系QDII产品运行期在3个月以内的有8款,平均累计亏损14.23%;运行期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的产品有7款,平均累计亏损34.85%;运行期在1年以上的产品有47款,平均累计亏损25.94%。
运行期在6个月至1年之间的产品多达190款,也是目前运行的主流区域,其平均累计亏损39.02%。据普益财富分析,其中表现较好的是农业银行"境外宝I股指挂钩型(汇率风险规避型)"产品,累计收益率为6.51%;表现较差的是渣打银行"美林'聚焦亚洲'(QDII200710)",其累计收益为 -67.49%,该款产品也是252款QDII产品中表现较差的一款。
现有产品应怎样处理
QDII产品一再下跌与海外市场动荡息息相关。近期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下挫,纽约原油期货10月16日击穿70.00美元/桶整数关口。实际上,眼下全球股市低迷,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致使股指一再下挫,即使考虑到政府的一些救市措施,分析师们仍然认为短期内市场反弹乏力。
记者从多家中外资银行获悉的信息来看,目前银行系QDII还没有出现大规模赎回,这主要是源于眼下赎回大都面临本金严重损失的情况。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他希望赎回某银行发行的QDII时,银行告知他的本金只能回收不到30%,这令他无法想象更无法接受。因此,大多数投资者不愿意"割肉",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影响,手中的QDII产品究竟怎样处理,成为了目前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多家银行的理财师都建议投资者,只要能够承受此笔资金目前的状况,最好再投资一两年,不要盲目斩仓。尽管现在绝对不是投资QDII的好时机,不过对于早期已经购买了此类产品的投资者,还是不要斩仓出逃。目前,产品赎回面临损失较大,而且国内A股以及基金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即便忍痛把钱赎回,眼下也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另外,QDII属于中长线投资品种,一般都需要投资2-3年,目前的亏损也只是账面浮亏,只要不赎回就不算事实亏损。
投资新兴市场产品仍有机会
QDII产品的意义本来在于分散客户投资的风险,不过现在对QDII能否分散投资风险,已经受到投资者的质疑。目前,无论是银行系、还是基金系QDII 产品,在设计上已经越来越倾向于稳健,力求降低产品风险。次贷危机尚未过去,银行QDII产品中,直接投资境外股票市场和股票型基金的产品数量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投资结构性票据的产品数量猛增。
尽管QDII产品大幅度缩水,但是仍有专业人士表示看好后市。美国经济确实不容乐观,但无论银行系、还是基金系QDII,资金投向仍主要集中在香港。尽管香港市场与美国联动性强,但近期同步下跌的内在因素却稍有不同。同样是下跌,美股反映了经济前景看淡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港股深受美次贷危机影响,但是港股有大量内地国企,其优质的基本面并未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仍将给这些股票带来良好的成长性,这时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可能带来的就是投资机会。
因此,今年仍可关注投资亚太地区的QDII,该地区经济增长前景仍被看好。一旦美国经济年中显露复苏迹象,港股将率先反弹。因此,投资者应该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承受不了市场的震荡行情,可以考虑赎回;如果承受得了市场的较大波动,那么再看购买QDII的资金是不是富余资金,如果短期急需资金,那么就应该立即赎回;如果投资是富余资金,建议可以继续持有。另外,投资者还要分清手中的QDII产品的投资类别和产品设计,假如是投资到涉"雷"基金的话要坚决赎回,否则亏损将更大;而如果投资到亚洲或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则可考虑继续持有。
尽管银行QDII产品大面积亏损,但作为一个资产的组合部分,始终具备良好的资产配置性能。虽然各经济体的周期并不完全同步,但QDII的投资机会始终存在,其业绩表现主要看QDII的投资标的。如何把握资产轮动及区域经济轮动,对QDII产品来说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