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没有一件文物的经济价值能与传国玉玺相比;在中国,没有一件文物的文化价值能与传国玉玺相比。"这样的判断得到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的认同,因此,日前在上海豫园听涛阁展厅开幕的《历史印迹--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帝后印玺展》吸引了喜爱传统文化的中外观众。
据介绍,本次展览的帝后印玺共110套170件,它涵盖了国宝、皇帝宝玺、后妃玺册、宫殿宝玺、官印合符、印样及印料等六个方面,完整地展示了清代帝后玺印的全貌。
二十五宝两件露面
我国的玺印始于商周止于明清,玺印,在古代是人们用以昭明信用的凭证。《说文解字》中记载:"印,执政所持信也。"由此可见,玺印是国家行政机构用来行使职权的工具。
清初代表皇权的国宝已有29方,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收藏在交泰殿的皇帝宝玺已有39方。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根据《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以保佑"大清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 从原39方印中挑选出25方,以为典藏。乾隆皇帝对当时所有皇帝宝玺加以整理和完善,确定了二十五宝的名称、尺寸、钮式和用途。二十五宝分别用于政治、法律、军事、文教、宗室、外交等方面。其他诸宝,除一些贮藏于清帝龙兴之地东北盛京凤凰楼上,其他国宝则藏之别殿。从此,清代皇帝宝玺在乾隆时始成定制。
本次"历史印迹"展展出的国宝是二十五宝中的两件:木质盘龙钮"皇帝之宝"和铜镀金交龙钮"大清嗣天子宝"(图一)。檀香木"皇帝之宝"满汉文篆书,排在二十五宝第五,此宝是使用最多的国宝。从现档案记载看:皇帝登基、皇后册命、皇帝大婚、发布重要诏书等均用此宝,从下达的"圣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印痕。"大清嗣天子宝",排在二十五宝第四,它的用途是"以章继绳"。二十五宝前四方宝一般不用。
据统计,清代二十五宝中只有檀香木"皇帝之宝"、青玉"制诰之宝"、碧玉"敕命之宝"和白玉"皇帝尊亲之宝"经常使用。清代御宝的使用由内阁负责。每遇用宝,先期用宝牌将使用情况奏明请旨,待皇帝批准后,按规定程序请用御宝。
皇帝印玺铭刻历史
确实,印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到了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喜爱。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年)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计267年,传10个皇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特别喜欢刻一些公事之外用的印玺。如康熙皇帝曾用田黄石刻成"体元主人"小玺和"万机余暇"闲玺。
这次展出的康熙时期檀香木"育德勤民"印,瑞兽钮方形玺,系****绶带;印面两行各两字,阳文汉字篆书。康熙皇帝8岁继位,在几十年的统治中,治理国家兼有满汉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虽然康熙帝家庭成员之间,平时都是讲满语,彼此的书信也一律是用满文书写,以期子孙后代不忘国本。但他遵循并发展乃父顺治帝所施行的政策,成功地处理满汉关系,其继承汉族文人刻治印章就是最好的证明。
康熙皇帝有宝玺120余方,这在故宫博物院现存清代编辑的《康熙宝薮》印谱中,均为实物钤印,有的在印谱下面还注明用途,但遗憾的是康熙皇帝宝玺在清代晚期就已经大都佚失。
雍正皇帝前后也刻制了200方左右的印玺,所以雍正皇帝的宝玺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和心理活动以及志趣与情感。从现有实物分析,雍正宝玺分为两个时期:一、雍正被封和硕雍亲王爵号,受赐圆明园,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故宫现存这一时期的宝玺计50余方。二、雍正在位期间,即雍正元年至雍正十三年(1723-1735年),故宫现存这一时期的宝玺计100余方。
"兢兢业业"、"为君难",为雍正皇帝第二个时期的宝玺。其实,最能反映雍正帝在位期间的心态的宝玺应该是"为君难"(图三),它是寿山石雕螭钮长方形玺,印面为椭圆形,镌阳文"为君难"汉文篆字。椭圆形状,宽5厘米,长8.5厘米。雍正帝在位13年,作为一个君主,在强化皇权与维护亲情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心理。他命人刻了许多方"为君难"印章,钤于御书及古书画上,用以激励自己不要忘记作为一位皇帝的职责。
乾隆皇帝也有印玺100多枚,而且有许多传奇故事。比如说他特别下旨征用福州寿山田黄石作为祭天的供品,兆"福寿田丰"的寓意,因此田黄石被誉为"石帝"。他还选用一块田黄石镂空成了3条石链,每链系一方石印玺,分别文曰"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乐天"。现在我们称它为"乾隆三链章",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其芳姿倩影曾经成为中国邮票和马达加斯加国邮票的图案。
此后, 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把"御宝"夺到了自己的手中,所以慈禧印玺是后妃中最多的。"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篆书(图二),为寿山石质,随形雕瑞兽钮方形玺,面10.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钮高9.7厘米。 慈禧太后是清代后妃中留有墨迹最多的一位,此"御览之宝"常用于御笔书画。当时,为慈禧翰墨、匾联代笔者有潘祖荫、张仁甫等;绘画代笔者为昆明人缪嘉蕙(字素筠),工翎毛、花卉、秀逸清雅,小楷亦楚楚合格。他在光绪中叶入宫,跟随慈禧左右,朝夕不离,并免其跪拜,赏三品服色。从此,慈禧太后赏大臣的花卉扇轴等物,多为嘉蕙之笔。而此玺印为太后在万机余暇,偶然观画时钤用。
价格"直上云霄"
目前,私人收藏印玺者看好"古玺印"这个市场,早先收藏"古玺印"者手里的藏品如今价格翻了5-10倍。目前,上海有几十人在收藏古玺印,北京据说有100多人。本月8日,前来参加《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的澳门书法篆刻协会肖春源会长,收藏了300余方古玺印和2000余方秦印,堪称"中国之最"。
至于古玺印的行情,据有关专家透露,也是看涨:一般私印是2000-3000元;无龟钮的官印是10000-30000元;有龟钮的官印是50000-100000元,如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2003年拍卖的一方明代制作的"羊脂白玉螭龙钮印材", 上面雕螭龙钮,玉质莹润,雕刻精美,当时成交价3.08万元,不过现在的价格可不止这些了。
据专家介绍,现在如果是体形大的,品相好的,文化内涵深的,则价格在100000-300000元。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曾在2003年拍卖了一方元代制作的"白玉龙钮花押" (注:押是古代文书契约上代替签字的一种符号),因是用白玉制成,玉质莹润,而且上部以龙为钮,生动形象,以35.2万元成交。如果是皇家玺印,那价格就是"直上云霄"了。10月8日香港苏富比进行的一场"皇威万代"专场拍卖会,乾隆帝御宝交龙钮"天恩八旬之宝"和田青玉玺,以1858万港元成交。而晶莹剔透的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更以6338万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白玉的世界拍卖纪录。(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