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只又一只的"黑天鹅"突然飞来,意料之外的重大事件一桩又一桩,严重影响到每一个人。对于投资者来说,2008年真是全民风险教育的一年,一连串残酷的事实说明:基金不但是有可能会亏损的,而且可以大亏特亏;银行卖的理财品也不是包赚不赔的,亏起来一样吓人。
面对越来越多暗藏风险的暴露和越来越恐慌的心理,我们还有多少潜在风险没有发现?有哪些人们根深蒂固认为安全的品种其实暗藏风险?
慎对银行信贷理财品
"现在什么投资都不要做,就存银行。"一身为银行理财师的朋友私下建议,虽然其所在银行正在力推所谓的"低风险产品"。
十天以前,有媒体报道,多家银行发售的信贷理财产品遭遇投资者疯抢,并评价说,这些抢购者是"拥有闲钱者对赚钱机会拥有最敏锐的嗅觉"。而有银行理财师却认为,这些投资行为很难说是"嗅觉敏锐"还是"风险意识薄弱"。
"现在的信贷理财产品都是没有担保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买这样的产品相当于直接把钱借给了企业。如果对这家企业不了解,没有把握,最好还是离这种产品远一点。"理财师如此分析。
记者查阅了最近银行正在发售的几款信贷理财产品的投向,借款企业中有民营建筑公司、经营化工产品的股份公司,也有水电开发公司,基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在没有银行担保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资信就成为投资者资金收益和安全的唯一保障。
那么,如何判断这些企业的资信呢?理财师的建议是,比较简单的办法是看企业的知名度,如果是根本就没怎么听说过的企业就要谨慎。这位理财师认为,虽然银行在挑选这些企业的时候也会很慎重,但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很难预料会发生什么事情---"雷曼的资信评级比中国银行()还高呢,谁想到会破产呢?"他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信贷理财产品比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也就高1-2个百分点,实在不值得冒险。
单纯的信用产品风险较高,那么有抵押的借贷又如何呢?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的典当行短期拆借利率高达2%(月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吸引力惊人。依"高收益高风险"的经济学基本原理来说,这样的高收益借贷风险几何呢?典当业人士介绍说,这种借贷肯定会有抵押物,抵押物估值按市场价格确定,借款比例不高于抵押物估值的50%。单从这样的描述似乎这种年利率高达20%以上的借款风险完全可控。但记者进一步询问后发现,抵押物一般都不会是市场公认的优质资产(如深圳中心区的房产),抵押物的估值和风险的控制完全要看作为中间人的典当行的专业水平。
涉汇理财风险难测
"黑天鹅"的可怕在于其缺乏确定性,难以预测,近期多国货币汇率大幅波动让刚出国门的中国人领教了这一点。2005年下半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的观念深入人心,似乎成为铁律。很多普通投资者进行与汇率有关的理财都是基于这个判断。
在澳洲有房产的李小姐,几个月以前将其房产下的澳元贷款转为港元贷款,其理由在当时非常站得住脚的:澳元贷款利率高达9%,而港元利率还不到3%。不仅如此,港币兑人民币这些年不断贬值,而澳元这些年兑人民币却在升值。一个星期以前,银行突然通知李小姐追加银行抵押物,因为其澳洲房产由于澳元兑港元大幅下挫,导致其抵押金额不足。李小姐不得不紧急调动人民币换成港元,补充抵押物。不过,她仍然坚持港币贷款,因为"人民币还会升值的,那就相当于我的负债自动减少了。"
确实,很长时间以来,与澳元相关的理财产品非常盛行,很多产品的宣传都声称,澳元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高达15%甚至更高---澳元利率8%+澳元兑人民币升值10%。而最近三个月以来,澳元兑美元下跌近30%,澳元理财产品全军覆没,以至于产生纠纷。
到目前为止,"美元贬值"的铁律已被打破,"人民币贬值"会不会是另一只"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