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闲,必须远避股评家
查看完整版本:闲,必须远避股评家
2008/10/19 15:39:09
  星期天和朋友聚餐,说到股市投资"三闲",老王突然激动起来:钱闲做得到,时间闲,也做得到,心闲,很难做到啊。我问为什么?这把年纪还有什么事看不透,有什么静不下心来的?她说股市涨跌当然正常,可是钱放在股市总要留心。一听股评家那么一评,哪闲得起来?你看今天有一份早报,就说可涨到2800点;有的说底部已探明可逢低建仓。套得深深的我,哪能无动于衷啊?可一买进就上当,怪的是,上了当,下次看股评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你说能闲吗?
  这一说博得了满座同感。每个人都有"上当再上当"的经历。有的是听了"咬住青山不放松"而大出血的;有的是"牢牢捂住银行股"而惨不忍睹的;有的相信了"十年大牛市"而成为熊掌下牺牲品的……当然不能全怪股评家,可股评家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我写了一年多"三闲趣话",却没有写到闲淡的心态,这是不能离开客观因素的。我们这个新兴市场,专业人士技术素养和道德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出于经济理论修养不足,站在股市这口井里评股票;有的则暗暗将股评当成利益输送的手段,极大地干扰了投资者的闲淡心态,迷糊了应有的判断能力。可以说,这次源自美国次贷的"金融海啸",中国股指跌幅最大,投资者损失最重,众多原因中,不能排除这些股评家的错误判断,或为自己利益所作的错误引导。
  据我所知,欧美国家,所有主流报纸(包括一些负责任的小报)是不允许刊登股评文章的,尤其不准出现推荐股票的片言只语,只有上市公司信息,或经济趋势分析。有位定居美国的朋友,投资美国基金,回上海翻阅某大报,看到荐股文章,标题中有"坚决买进"之类,吃惊得像碰到骗子,竟想给这家报纸甚至证券管理部门写信投诉!
  这次餐桌上的发现,让我不能不做这样的建议:在中国资本市场认真反思并加快规范化速度的今天,杜绝股评文章见报,应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按美国这位朋友的吃惊度看,这也属于与国际接轨的举措之一吧。热情引导投资者认真研究上市公司,并同样为经济分析师们踏踏实实研究经济走势创造条件,甚至建立一个基金,专门奖励这方有成绩的分析师,让他们真正成为小中投资者的好参谋,好朋友。正如股市不缺资金缺信心一样,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是正确引导与必要的制度!这类似眼下应认真重视并研究股市规模与GDP规模之间的关系,为了各种目的而回避这个矛盾,都将给市场带来更巨大的损失。
  在今后的"三闲趣话"中,我打算对"闲"的客观因素,与朋友们作些交流,相信这对投资者置身于良好的投资生态环境,是十分迫切的。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