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底冲动VS捂紧钱袋
种种迹象表明,近期抄底资金已经做好了入市的铺垫。多位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近期基金申购赎回的情况基本平衡,表明不少客户已经入市抄底。
而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9月大规模亏损也反映出机构对抄底股市跃跃欲试。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证券信托投资类产品在9月份净值平均亏损5.25%,不仅跑输了9月份的上证指数4.3%的跌幅,也比8月份的-1.84%的亏损多出近2倍。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产品分析员指出,仅从9月份数据看,私募信托类产品集体"抄底失败"。当然,也不排除部分私募基金着眼长远投资,此时开始入场增仓。
那么,个人投资者该采取何种手段进入股市呢?理财师的意见几乎一致,认为借助基金等理财产品进入股市更为稳妥,而入市形式则选择分批进入。
1
指数型基金
跨周期投资
(投资期限5-10年或以上)
目前进入股市,显然不是指望股市短期转牛。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何闺湘认为,指数基金应该是长期投资股市最好的选择。"这个长期不是指1年、2年,而是指至少5年,甚至是10年、20年的跨经济周期投资。"何闺湘表示。
兴业银行广州江南支行理财经理吴欣告诉记者一个数据,从1991年至2007年底,股市的平均收益率为10.45%,投资指数基金可以较好地把握市场趋势,但也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平滑风险,其投资价值才能有效体现。
"目前股市处于底部,但何时能脱离底部进入上涨通道,恐怕未来1-2年内的可能性不大。"吴欣建议投资者持有期限至少是5年以上。
操作:关于指数型基金类型的选择,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指出,当前环境下,可关注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上证50、长盛中证100等;而在指标股滞涨时期,则应该关注华夏中小板ETF、嘉实沪深300等基金。廖伟华还建议投资者不妨采用按时点分批建仓(比如每季度投入一次)或者按大盘点位(1900点、1800点、1700点等)分批建仓的手法,进行等额或者金字塔式(将资金分成10份,1900点买入1份,1800点时买入2分依次类推)购买指数型基金。
提醒:"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此时投资指数基金很有可能要承受一定的亏损。"廖伟华强调,"投资者必须有10%甚至20%亏损的风险承受力。"
2
封闭式基金
存在交易性机会
封闭式基金目前整体折价率为26%,属于二级市场相对安全的投资品种。张剑辉称,相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折价率的存在令封闭式基金更抗跌,是熊市股票投资产品中不错的选择。封闭式基金属于投资者用于"防守反击"的品种,同时可以根据折价波动、年底分红的行情把握部分交易性机会。
操作:张剑辉建议,长剩余期限封闭式基金现阶段合理折价在30%上下(剔除年度分红因素)。从中长期稳健投资角度出发,建议从关注投资管理能力上选择优势基金,适当兼顾折价波动,具体产品如天元、裕阳、安信等基金。
提醒:张剑辉认为,多数封闭式基金有80%最高股票仓位的限制,因此,当市场反转时,封闭式基金的表现会弱于部分股票型基金。
3
股票型基金
看选股和风控能力
(投资期限5年左右)
如果投资者计划涉股时间在5年左右,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理财顾问张茹建议选择股票型基金,她指出优秀的基金经理进行主动投资的业绩往往可以战胜大盘。但投资者需要选择择股能力和风控能力较强的基金。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认为,挑选未来表现较好的基金,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选择很重要。张剑辉表示,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与及执行者,基金经理对所管理基金的业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金经理投资管理能力的客观衡量比较,对于投资者选择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考核选拔基金经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对基金经理收益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定量评价,国金证券最新研究报告对20位基金经理做出了五星级评价。
操作:在股票型基金的类别选择方面,张建议投资者关注风格较突出的基金如华夏大盘精选、上投摩根阿尔法、嘉实增长、华夏红利、富国天益价值、广发小盘成长等。
提醒:股票型基金短期内的风险依然较大,投资者要做好亏损的准备。王俊峙建议投资者应该摒弃抄底的观念,坚持投资的理念。"假设有100万打算投入股票资产,建议先买成债券型基金,然后分10个月或者20个月转入股票或者指数型的基金,并且严格执行。"王俊峙解释,由于目前已进入债券牛市阶段,债券型基金是十分适合目前市场的投资品种。
4
信托、券商集合理财及私募基金
注意流动性风险
相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信托、券商集合理财及私募基金的门槛更高,比如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门槛为10万元,证券投资类信托的门槛通常20万,而私募基金的门槛在100万元以上。
操作:晨星(中国)资讯的研究员罗鹏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资产状况来选择,如果总资产低于200万元,建议选择公募基金,因为一项投资产品占到投资者总资产的50%以上,非专业的投资者很难保持一份理性平和的心态。
提醒:罗鹏提醒投资者,与公募基金可每日申购赎回不同,私募基金的流动性较低,通常每月开放一次。证券投资信托类理财产品有期限的规定,通常为1年,因此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流动性再作选择。
5
QDII
尚未成熟,等等再说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QDII产品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有QDII的净值已经跌至3毛。
9月偏股型QDII基金平均下跌幅度达8%以上,其中嘉实海外中国股票重挫13.44%,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单月缩水超过12%.而10月全球各大股市接连暴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一周的跌幅已达4%,预计QDII基金10月份的净值还将进一步缩水。
银行系QDII也不乐观。截至9月26日,正在运行的252款银行浮动型非保本的QDII理财产品中,有246款净值低于1元,亏损面高达97.6%.渣打银行的美林"聚焦亚洲"两款产品的净值已经跌入了3毛区间,银行系QDII首次跌幅超过60%.近两个月连外资行都暂停推出QDII产品,可见市场悲观情绪浓厚。
个案中的潘先生计划将5%的资金投于QDII产品,偏股型QDII基金已经非常便宜,潘先生是否可以着手建仓了呢?
操作:银河证券分析师卞晓宁认为,国内QDII产品由于成立较晚,还不成熟,其投资主题不明显,短期内并未能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短线投资者不宜入市。但从3-5年的时间来看,QDII仍是较为稳健的投资选择,不计短期得失的投资者,目前或是介入时机。不过,多位接受采访的银行理财师以及理财咨询机构的理财顾问均不建议此时投资QDII产品。
提醒:兴业银行广州分行一位理财师表示,QDII产品目前尚不成熟,而且投资者对该类产品的认识也不充分。特别是外资行推出的许多QDII投资于海外衍生品,而除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外,目前已经有AIG集团、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等多家华尔街知名金融机构被收购或接管,富通集团、巴克莱、瑞银、莱斯银行和苏格兰皇家等欧洲老牌银行也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些金融巨头先前以自身信用为担保而发行的巨额票据和期权均凸显风险。除非投资者能弄清楚QDII产品投资的对象并确认风险的水平,否则不要轻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