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DII将带来什么?(王林 摄)
一年前排队认购炙手可热 现如今跌幅过半持有者人人自危
"风暴"最前线 QDII基金坠入冰窟
随着欧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离风暴最近的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让国内投资者的资产变化真正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9月下旬以来,除了运作时间较短的交银环球,其他8只有可比数据的QDII基金的净值均大幅走低,半月平均跌幅近20%。这些率先出海"打鱼"的投资者们早已"晕了船",现在是上下两难,不知是该走还是该留。
业内人士认为,本周外围股市有反弹见顶、再度回落的迹象,短期内QDII净值估计也不会有起色,抄底时机还远未到来。
半个月净值平均跌20%
数据显示,从9月22日起到上周五,8只QDII基金单位净值全线大幅下跌,平均跌幅近20%。其中工银全球、上投亚太、南方全球、华夏全球损失尤其严重。
看得出来,在全球股票资产上配置越高的基金,此次损失越惨重。如工银全球,在9月22日,基金净值还有0.772元,到10月10日,净值只有0.562元,半个月时间,净值损失高达27.2%。目前,跌得最少的QDII基金是海富通海外,跌幅为11%。而上投亚太基金净值到上周五仅为0.396元,成为第一只"三毛"基金。虽然经过本周一、周二的大幅反弹,基金净值重新回到0.40元之上,但分析人士表示,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远未结束,本周反弹到位如继续下跌,部分QDII还将跌破4毛钱。
投资热情从沸点到冰点
很难想像,一年前,银行前排起长队竞相认购基金的那个壮观场面就是由QDII们创下的。去年10月15日开始发行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当天有效认购申请金额竟达1162.6亿元,这是中国基金史上第一只申购金额突破1000亿元的新基金。而一年之后,这只份额最大的QDII净值损失高达60%。
今年2月份,首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净值遭遇第一次全球股市暴跌行情,净值最低曾跌至6毛区间,4个月内投资损失近40%。此后,投资者对QDII的热情降至冰点,今年发行的几只QDII募集金额只有四五亿元,连去年的零头都不够。
现在抄底还没到时候
近期,呼啸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让QDII基金投资不断走向低谷,那么,现在是否已经到了抄底的时候?某QDII基金经理表示,QDII让国内资产真正实现了与世界接轨,但QDII投资者更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资产也将承担来自全球的投资风险。既然金融风暴还在扩散中,外围市场立足未稳,那么,无论是对QDII基金还是对银行类QDII产品,目前抄底显然不合时宜。
在现有的QDII基金中,工银瑞信全球配置、华宝海外及海富通海外基金均定位于海外中国概念类股;南方、交银、嘉实、华夏和银华均投资于全球市场;而上投摩根则专注于亚太股市。根据QDII基金9月份的表现,业内人士建议,海富通海外、交银环球的股票资产比重较低,嘉实海外和华宝兴业海外净值损失较小,这四只基金值得中长线关注。(记者 刘剑)
【理财参谋】
亏损QDII 赎回不如死捂
在海外市场一线冲锋陷阵的QDII类产品,集体巨幅亏损,基金产品上周一度跌进"三毛"行列,银行252款产品中149款处于亏损状态,最多损失在六成左右。理财专家提醒持有QDII类产品的投资者,如果亏损较多,赎回不如继续持有,目前割肉肯定是割在地板上。
基金QDII产品在前两周的阶段跌幅最多接近25%,最少也有9.5%。截至上周末,目前在市场运行的252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正收益的仅3款,其余全部亏损,个别外资银行QDII产品的亏损幅度超过60%,中资银行目前全线停售此类产品。
工商银行高级理财经理陈铁刚认为,虽然现在可能还不是抄底的时机,但目前随着世界各国救市政策的陆续出台,海外市场最黑暗的时刻可能就要过去,对亏损较多的QDII投资者来说,应选择继续持有,不应割肉赎回;而亏损较少且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如有较好的投资渠道,也可逢高减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