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08/10/15 11:18:10
随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为争夺客户群,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的目标客户与目标市场上的区分越来越细化,定位越来越明确。各发卡行针对女性、大学生、奥运等的主题卡以及与各知名企业发行的联名卡更是层出不穷。这其中,大学生群体,也成了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业务客户群争夺的焦点。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如招商银行的YOUNG卡、建设银行的龙卡大学生卡、工商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中信银行也推出了银联标准大学生信用卡等。每年的九月十月都是国内发卡银行发行大学生卡的最佳时机,今年同样也不例外。同时,对该不该向大学生发行信用卡的争论也没有停止过。
社会进步促大学生消费走高
记者在几家大学校园中了解到,为了吸引学生申请信用卡,银行准备的礼品有水杯、一些上学的日常用品、公仔等各种各样的小礼品。同时,大学生信用卡的功能设置也同样有吸引力。如,团购分期付款、零利息零手续费、每年刷卡三次即免年费、免费异地存还款、每自然月第一笔取现免费、毕业后可进行升级提高透支额度等。有的银行还推出以体育明星、动漫明星等作为卡片的主题,各出奇招去赢得大学生的青睐和关注。
时代和社会都在变化和发展当中,这就必然造成新的大学生消费结构,衍生出新的必要消费项目。调查显示: 48.88%的大学生拥有电脑,45.5%的学生购有MP3,28.65%的学生有数码相机,拥有手机者最众,达到了74.72%,而到了大四,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90%以上。
2007年南开大学所作的一项消费情况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地级市以下的大学生占到总人数的86%,其中农村大学生占到42%,而本身就来自于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仅有14%。
山东一所学院进行的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消费总额越高,通讯、上网、享乐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越大,而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消费支出却没有随消费总额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该调查还显示,饮食、日常用品在现在学生的每月支出中已不是主要部分,所占比例不到30%;而添置衣服、请客喝酒等所谓的交际、应酬费用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由家长出资购置的电脑、名牌衣物、手机、假日旅游及健身支出更是学生消费的"大头儿"。
"收编"大学生意在长远
信用卡营销讲究"第一张卡"策略:一般来说,一生中第一张信用卡的客户忠诚度最高。随着持卡人年龄的增长,使用某张卡的惯性越来越强,经过多年的消费,他就能成为这个信用卡的忠实用户。大学时代往往被视为消费的起点,是各家银行"第一张卡"的必争之地。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说,银行看中的主要是大学生的未来消费潜力,这些人很年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未来的目标人群,而且人生的第一张卡往往具有排他性。
而中国消费传统恰恰是不喜欢向银行借钱,所以培育个人小额信贷的市场以及一些金融产品的理财观念,还必须从年轻人入手,而信用卡是最好的切入点。
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一般都要求是重点本科的学生。虽然这些大学生现阶段没有经济来源,但几年后,他们会成为社会上的实用型人才,不但经济有支撑,还可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的业务。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之所以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主要是看好大学生的良好前景,并且通过专业的金融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消费指导和理财规划,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大学生群体目前尽管尚无固定收入,但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却被广泛看好,因此,抢先锁定的大学生,使他们有可能成为银行日后的优良客户。同时,能让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银行的感情,增加其对银行的忠诚度。
以建行为例,据建设银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理处2007年的数据显示: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办理的8000张中石油"大龙卡"已经累计消费1200万元。消费能力可见一斑。
引导使用方为上策
虽然众多银行看好大学生的未来,但仍有很多老师和学生家长也提出了质疑,一位学校老师说:"学生拥有大额度可透支信用卡,打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财平衡,造成学生脱离家长的消费监督,既为学生的不理性消费开了口子,也给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由于学生并没有收入来源,所以最终埋单的还是家长,这也让家长们感到了担忧。
有大学教师认为,校园营销里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企业进入校园都是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校园营销也需要终端的配合,网点、服务都应该跟上。校园市场是一个培育的过程,校园营销应该扎根来做。银行卡也不应该只是售卖,银行还应该系统地促进学生了解个人理财和金融知识。从这一点上来说,很多银行卡的校园营销都还只停留在推销的阶段,未形成良好的营销体系,从产品设计上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在服务上流程上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银行系周主任认为,信用卡有很多的便利,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今后没有信用卡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大学生作为以后的社会主体,将成为信用卡使用的中坚力量,自然成为银行发卡的竞争对象,这是没办法阻止的。
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办理信用卡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作为大学,更多的应该是正确引导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财物,而不是过多讨论大学生办信用卡到底好还是不好。
一所大学的资助中心老师表示,学生到了大三、大四手上也会有很多卡,学校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办一张自己的信用卡,可以更早地让他们学会理财。"学校会和银行联合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讲座之类,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自己的'信用'。"
信用卡对于大学生而言,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应当在专家给予适当指导的前提下合理使用的问题,银行或者学校应当充当起这个角色,指导他们适度规划,而不是胡乱透支享乐。
而且,现在大多数学生透支后会自己想办法把钱还上,甚至有学生会通过打工来挣钱,这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信用卡对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能好好利用,小额度的信用卡甚至可以说是大学生理财入门的必需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认为,应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现象,要去深刻认识并解决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行为评价标准确立的问题,而不是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盲目指责;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要认真思考和解决教育环境的优化问题,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为学生树立高尚的精神导引和健康的行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