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feiyu
2008/10/15 9:22:06
银行的理财市场从来是风水轮流转,随着沪深股市的不景气,挂钩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逐渐被一些稳健型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所取代。然而,仅仅半年时间,央行两度降息之后,曾经风光无限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慢慢又被原本备受冷落的债券或货币型理财产品所取代,投资者如何打理手上的存款、理财产品呢?看看专家的建议再说。
【建议一】
银行存款 长期限暂时更划算
央行两次降息对于居民的钱袋子的影响,首先要从银行存款说起。
据建行福州城北支行工作人员介绍,央行此次降息之后,以储蓄1万元为例,其中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存款实际收入分别减少了1.35元、8.10元、6.30元和3.60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免利息税,3年期存款实际收益没下降,而5年期定期存款收益还略有上涨。其中3年期存款保持5.13%收益水平;5年期存款原实际利率为5.5575%,调整后为5.58%。
理财师认为,降息免税政策对存款的总体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降息周期可能来临,此时想要办理定期存款的储户应优先选择长期存款,如再遇降息仍可享受到此前较高的利率。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银行基于通知存款开发智能储蓄品种,只要客户选择该产品并保持存款账户余额在人民币5万元(含)以上即可满足业务需求,无需客户进行预设指定。目前,1天和7天通知存款利率为1.17%和1.71%。
【建议二】
信贷产品 总体趋弱 短期可选
在银行主动型的产品中,除了前期几乎全军覆没的QDII产品,以及近期金融危机所波及的外币理财外,传统的理财品种依然红火。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央行连续降息后,独霸市场半年之久的信贷、票据类产品终于开始受到影响。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9月26日至10月9日,市场上总共发行了50款信贷与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出现下降,从上期的79.6%下降至46.8%。与此同时,收益率较上期也有所下降。
据分析,降息对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影响也是因具体产品而异的。中信银行福州分行理财经理建议,针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投资,客户应注意具体产品的期限和信托项目的质量。一般而言,投资者最好把该类产品的期限控制在半年到一年以内,期限不宜太长。
【建议三】
债券理财 越降息越上涨
受益降息利好的债券型产品出现了大幅上升,甚至有取代信贷、票据类产品成为人民币理财"霸主"之势。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9月26日至10月9日间,投资于债券与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占比从11.8%升至27.4%,其中过半数产品为保证收益型。
中信银行理财师介绍,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为普通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投资对象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是银行理财中最为稳健的产品。因这类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低,此前这类产品大多无人问津,但近期开始受到市民追捧。期限短、流动性强的产品往往一开售便销售一空。
"在目前股市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购买债券类理财产品,应该还是投资者比较明智的选择。"上述银行理财师认为,如果明年我国经济进一步放缓,央行将会有更大的降息空间,交易所上市债券有望继续上涨。
据悉,目前,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投资债券。一是直接投资债券,通过债券交易,投资者可以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也可以通过市场买卖赚取差价,利率的下降还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投资机会。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选择以债券为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比如银行债券类理财产品或者债券型基金,这类产品的收益与债券收益挂钩,但因收益浮动所以仍有一定投资风险。
针对普通投资者如何及时把握债券市场投资机遇的问题,市场人士认为,投资债券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原因一是通过购买债券基金可以间接介入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等个人投资者不允许投资的债券品种,有可能进一步强化收益;二是目前有许多债券基金正在发行,新债券基金认购费用相对较低。正在发行首只债券基金的天治基金也看好下阶段债券基金的表现。他们认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适当配置债券型基金"一方面可避免家庭资产过多受到楼市、股市大幅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保持流动性前提下,也可能获得高于银行存款的长期平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