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整三、五个月后有望走出上涨
上周全球市场罕见下跌,显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蔓延。从经济层面看,信贷逐步收紧,实体经济出现流动性不足,很多救市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预计海外市场政策还需累积才能显示出效应。
我们认为,外围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外需方面的负面作用在A股市场早有预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着力于扩大内需的政策将陆续出台,这将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与扩大内需政策相关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当前已进入信贷周期的起始阶段,其标志为信贷开始放松,但由于信心不足,资金涌入市场。我们预计,A股市场盘整3-5个月后将走出上涨行情,前期1800政策底附近依然是买入进行长线投资的价值点。
政策组合拳抵御危机蔓延
从经济层面看,次债危机导致金融机构被迫“去杠杆化”,收缩信贷,实体经济出现流动性不足。金融危机和“去杠杆化”的过程使得流动性过剩一下子转变成流动性不足,资金纷纷涌进较安全的资金进行避险,10月份以来各国主要债券在前期大涨后仍然出现比较好的走势。
就市场而言,我们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的外需会造成巨大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已在A股市场早有预期,政策上已开始刺激内需来对冲外需下降的影响。
十七届三中全会12日闭幕,会议指出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这既是中央政府对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好表态,也反映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取向。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着力于扩大内需的政策将陆续出台,这将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与扩大内需政策相关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已进入信贷周期起始阶段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上出现的股市、商品市场下跌,债券上涨并非特有的现象,而是出于经济周期特定阶段的正常规律。
鉴于目前大类资产依然可能延续这种走势。按照现有的经济周期理论,整个周期过程起始于信贷市场的底部,市场的低谷,最后是商品市场的底部,这个过程然后扩展至包括了信贷市场价格的顶峰,然后是股票价格的顶峰,最后是商品价格的顶峰。
按照上述经济周期理论,往往可以将资产价格周期分为6个阶段:第一阶段,信贷开始放松,但由于信心不足,此时只有债券市场处于牛市,股票表现比较差,部分先导型可能开始表现;第二阶段,只有商品市场是熊市,债券的吸引力较第一阶段开始下降,股票资产开始有良好表现;第三阶段,每个市场都是牛市;第四阶段,债券开始下跌,而股票和商品保持牛市;第五阶段,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只有商品市场是牛市;第六阶段,信贷紧缩,需求下降,通胀回落,没有一个市场处于牛市,现金为王。
A股业绩如“期”下调
相较于股市不同寻常的下跌,盈利预测的下调倒成了“预期”中的事了,当前我们仍旧按照行业结构分析的方法来预测A股市场的未来盈利。
整体来看,在明年GDP增长达到9%的预期下,09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回落到9%的水平,相对于08年18%和07年36.7%的增速大幅回落。估算的301家样本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将实现16.3%的增长,全年净利润增长继续回落,为14.4%,而2009年的净利润增长则可能落在8%-20.7%之间。
从增长结构来看,大行业中估计、石化、钢铁、煤炭、航运2009年增速分别为7.5%、50.6%、-13.9%、10.3%、-19.8%。其中,银行业绩增速按目前银行息差水平测算,考虑未来进一步降息,息差仍可能缩小,悲观情况下若利差缩小30bp,明年银行净利润增速可能为-18.6%,全市场净利润增速为8%。
从业绩波动角度来看,明年业绩比较稳健的有陆路运输、基础化工(主要是钾肥)、食品饮料、建筑、工程机械、通讯、医药、造纸、零售、传媒、电力设备、旅游等。
把握短中期两大投资主线
我们认为,除了本次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破坏超过以往几次危机之外,其对资产配置的规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目前资金正在进入债券市场,撤离商品和股票市场。从A股盈利来看,盈利预期下调也正在发生,依然在反映着正常的股市和经济规律。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目前阶段不必对A股市场过度悲观。
在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以后,宏观政策转向“保增长”符合各方预期。而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加速了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步伐,对市场形成正面影响,A股市场将领先于经济企稳。
在与国际股市共振之后,我们认为,影响A股的主导因素将逐步回到国内因素上来,投资者可把握短期的政策投资主题和中期的行业周期投资主线。
短期政策受益方面:一是国家政策由“防通胀”向“保增长”转变,关注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的建筑、工程机械、重卡;二是受益于农业改革的大农业板块。
中期行业周期中的防御和提前见底板块:一是在经济周期回落过程中能够抵御经济下滑影响的防御性行业,如日常消费品、医疗以及通信;二是伴随经济下滑可能提前见底的行业,如电力、航空、旅游行业的盈利已处于见底回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