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engcai
2008/10/13 12:03:15
QDII产品海外"触礁",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受质疑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金融风暴狂扫全球,与国际市场联结越来越密切的国内市场也备受影响。而受累于动荡海外市场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截至9月底,正在运行的252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中仅有6款产品呈现正收益,其中中信银行9款QDII产品全线亏损,平均亏损幅度高达41%,其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正在受到质疑。
银行理财产品以其稳健的特性近年来正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但银行系QDII的巨额亏损似乎离"稳健"二字渐行渐远。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中信银行9款正在运行的QDII产品中,亏损介于30%-40%的有两款,介于 40%-50%的有3款,超过50%的有3款。其中,亏损最为严重的3款名为"港股早班车"与"赢在香江"的代客境外理财QDII产品与前期汇丰银行的QDII产品结构设计非常类似,均为银行利用募集的资金购买海外票据资产,票据的挂钩标的为某类单一境外基金。
理财专家表示,"生不逢时是将国内银行系QDII拖入泥潭的重要因素,如中信的3款QDII产品的挂钩标的为霸菱香港中国基金,该基金也是QDII产品挂钩标的中亏损较为严重的基金之一。"以这3款产品中跌幅最大、年化收益率最低的"港股早班车"代客境外理财4号人民币产品为例,该产品截至2007年7月31日,霸菱香港中国基金5年的累计回报为509.9%,3年的累计回报为298.3%,1年的累计回报为 127.7%。 在当时来看,这只主要投资于地产及金融类股份的基金,属于绝对的绩优产品。然而一年多来,金融市场的动荡,尤其是香港地产价格的波动,导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牵连了若干产品收益率直线下降。
对于银行系QDII产品的全线溃败,齐鲁证券投资专家刘保民指出,"生不逢时"的确是QDII当前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不能忽略的是,管理人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够、经验不足、有勇无谋也是QDII基金目前备受质疑的重要原因。以中信银行的9款QDII产品为例,产品运行期都在8个月以上,可以说表现已经能代表其一定的管理能力,而这9款产品的平均亏损额却高达41.36%,可以说,对于产品的风险管理,中信银行还较为欠缺。
此外,一些银行并没有公布这些产品的投资管理人,而只有境外托管人的相关信息,信息透明度不足。专家表示,这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众多的QDII产品中,因此投资者应该慎选该类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无法从公开的渠道获取产品的重要信息,就应该对产品提出疑问,因为境外投资管理者的能力和实力,直接影响这该类产品的投资收益。(记者 魏传强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