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跨步的初期,属于“三十而立”的阶段,各方面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本轮熊市大跌后,A股将长期步入大熊转慢牛的走势。美元将继续保持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要货币地位,但人民币、欧元、日元等其他一些货币的重要性将增强。美国将失去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必须与其他经济大国合作,同意强化国际性规则来规范市场。世界再也不会恢复到危机发生前那样,世界金融体系将变得更为多元化。
在过去的一年里,A股进行了充分而彻底的调整。由于A股已经事先连续下调了12个月,股价普遍打了二折和三折,这无疑为抵御国际金融风暴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为中国A股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调整,这在客观上为我们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这个道理很简单,金融危机对别人是迎头痛击,而我们事先已经主动卧倒,结果自然是别人被击倒,而我们只是受到一次惊吓,可以吸取别人的教训,爬起来继续前进。纵观上证自创立以来的18年历史,经历了4次较为明显的牛熊转换周期。股指上涨至周期最高点所花费的时间平均需要33个月,而下跌至周期最低点所花费的时间平均需要21个月。总体来看,在一个周期内,股指从谷值到峰值平均上涨629%,而从峰值到谷值平均下跌67%左右,下一个谷值较上一个谷值平均被抬高142%,最新周期与均值稍有差异,如果历史均值值得借鉴的话,股指仍在构筑底部区域,但继续下探的空间极为有限。
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探明底部到发动之间应该会有一段时间用来夯实底部区域,998点在2005年6月探明后,大盘在1000到1200点区域震荡筑底,耗时半年,直到2005年12月在1074点才确认构筑底部完成,开始新的牛市。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经过12个月的熊市,调整幅度超过上次4年熊市,1802点底部探明后,近期将回补1942点跳空缺口,然后在1800点到2500点区域再次展开底部震荡,消化浮筹,时间可能要半年。反复地震荡,可以让小非尽可能地在相对低位完成减持。这样,未来再度启动行情的压力就会减轻。
面对金融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更重要。救市的核心是要恢复信心,而恢复信心的关键在于市场的参与者普遍觉得市场公平了,大部分投资者认为现在抛售不合算,达到这样的效果,股灾便自然结束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增持行为将从、石化、通信、煤炭等央企扩散到钢铁、运输、电力、有色、船舶、军工等等,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供求格局,改善因“大小非”减持而造成的市场资金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目前A股即便是在底部区域内,它所需要构筑的时间也远远未达到量能释放的需要。不计算下跌的时间段,即便是底部区域的扎实构筑都需要半年以上,投资者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