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08/10/13 2:58:16
上周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周。深沪大盘未能承接节前的反弹攻势,而是受到长假期间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等负面因素冲击,展开大幅跳水,深沪股指周跌幅分别达到15.53%和12.78%。
上周以来,一系列重大利好组合拳相继出台,中国人民8日宣布,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证监会10月9日同时发布实施《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股份的补充规定》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 尽管推出一系列重大利好“组合拳”,但市场反应十分平淡。实际上其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担忧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中国银行10月6日发表称,制造业采购(PMI)中的分类指数新出口订单继续下滑趋势,反映外需正在进一步恶化。
可以预期的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一些重点和上市公司依靠价格上涨带来的高景气和业绩高增长难以为继。在通胀压力未明显缓解和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之下,上市公司业绩下降预期已成为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抑制做多的重要障碍。上周煤炭的大幅跳水已经充分显示当前投资信心的严重不足。
根据显示,截至目前,深沪两市共有68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增368家,而预减和预亏的公司多达265家。尽管业绩预增相对占据主流,但业绩预警的公司却大幅增加,其中一些预增的公司或因资产重组、出售,或因前期计提项目转回等非经常性收益,均不能构成长期持续增长的基础。同时,上周首份三季报已经出炉。万向德农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359269.09元,每股收益0.118元,均比去年同期缩水近一半。表明,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降已经成为客观现实,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市场信心。
笔者认为,在全球金融动荡和外围股市持续低迷的拖累下,市场悲观情绪依旧将主导近期行情的走向。尽管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救市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投资信心和稳定市场预期,但未来行情真正回暖仍有待宏观经济面的好转,这首先有赖于后续刺激内需的推进;其次,管理层应采取更直接的办法,就是积极引导增量资金进场,包括进一步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或回购、设立平准等,从而有效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