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冲动构想期货套利产品面向高端客户,专家建议,配置最多10%
最近国内期货市场再呈狂涨暴跌之态,一片惊涛骇浪。面对期货市场或有的高收益,很多投资者心向往之;但更顾虑它的高风险并为此望而却步。在这样的情势下,有数家银行开始大胆构想,设计"银期产品",以跨市场套利为核心,面向广大客户。
本报读者秦先生近日致电本报,称3个月前他准备斥资100万购买民生银行一款直接投资商品期货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但被告知暂停发售,直至今日仍无具体日期。何故?
记者采访获知,今年7月,民生银行叫停原定于7月7日发售的银期一号。银行业首次试水期货投资的理财产品并不顺利,而且由于该产品的风险巨大而备受市场争议,重新打开销售遥遥无期。
但银行试水期市投资的热情并未减退。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尽管今年以来期货市场经历狂涨暴跌,近期各类期货品种更出现全面跌停的惨况,但银行对投资期货产品的兴趣不减,招行已经面向私人银行客户推出了商品期货套利的理财产品,不少银行正在跟期货公司谈判,计划推出银期理财产品。
市场风险加剧:首只银期产品暂缓推出
曾经炒过期货的秦先生深知期货投资风险巨大但收益也可能惊人,当他了解到民生银行推出了一款名为"银期一号"直接投资商品期货市场的产品,保本收益4%,预期收益率达10%-15%,秦先生动了心。然而该产品却在发售前几分钟被叫停,这让秦先生非常失望,100万元至今仍然躺在银行活期账户中。
记者从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处得到的说法是,银期产品本身没有问题,是总行主动延期发售,而不是被叫停,暂缓的原因主要是市场风险加剧,只要市场情况好转,银行将择机推出该产品。
然而民生银行一位人士私下对记者透露,首款银期产品被叫停的原因是总行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担忧的考虑,目前大部分购买银行产品的投资者都趋向保守,往往希望本金安全、收益有保障,因此对于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未必能接受。一旦风格保守的投资者买了这类产品,就违反了银监会"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的要求,因此慎重考虑暂停销售。
民生银期疑似风控不足
根据民生银行的宣传资料显示,"银期一号"资金50%将用于期现套利,45%进行跨期、跨品种套利,5%的资金做单边交易,这款产品所有资金都运用于期货市场。该产品的受托人为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投资管理人为浙江中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经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与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担任该产品的风险顾问,总规模上限为2亿元人民币。
记者采访多位期货专家后发现,该产品被叫停的更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产品风险控制上存在缺陷。
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助理刘锋表示,银期产品在期货投资的风险控制方面应该有详细条款限制,包括交易、决策、风控等的流程,资金使用的条件以及如何进行套利等,而银行对资金的使用也要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监控。
然而,银期一号的宣传资料中并没有详细介绍资金运用和风控的详细措施。
多家银行盯上银期产品
今年期货市场剧烈波动的程度历史罕见,国庆之后更是出现国内19只期货交易品种全线跌停的惨况。
在这个背景下,首只银期产品宣而不发,却并没有阻挠银行设计推出期货产品的热情。记者从各种渠道获悉,其他银行却在悄然推进期货投资产品的发行。
据招商银行一位负责产品开发的人士透露,今年8月,为了有效分散证券市场的单一市场风险,降低私人高端客户整体资产收益的波动性,丰富绝对回报类型的另类投资品种,该行针对私人银行客户推出一款名为"套利回报系列---商品期货套利策略1号"的理财产品,期限为一年,主要投资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及交易所债券市场。其中商品期货市场投资以套利策略进行操作。据悉,招行还将根据市场状况陆续推出第二期同类产品,但仅限于私人银行客户。
据广州一家期货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正在与一家商业银行洽谈合作,一旦细节敲定,该银行也将推出直接投资期货的理财产品。
配置最多不超过10%
期货投资的高风险属性决定了银行推出这类产品,不是针对普罗大众,而是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力的客户,比如说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上文提到的招商银行人士对记者说。
据该人士介绍,在商品期货套利产品推出时,招行针对私人银行客户召开了几场小型研讨会,会上邀请了担任产品投资顾问和风险顾问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同时要求客户经理严格控制客户投入该产品的资金比例不超过客户金融资产的10%。
中期国际广州营业部的负责人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银期产品,其预期收益能达到10%以上,意味着亏损的幅度可以到10%甚至更高。该分析师建议,对该类产品感兴趣的投资者先拿小部分,比如5%的资金进行尝试,并且不要对收益报过高期望。(记者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