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银行卡全面收费接受?反抗?
查看完整版本:银行卡全面收费接受?反抗?
2008/10/7 8:45:08
  免费短信提醒、异地取款免手续费这些"免费午餐"曾经是银行吸引客户办理银行卡或者存折、做大业务规模的"卖点"。如今,这些"免费午餐"不再免费了。
  10月8日,国内仅存的提供免费服务的东方卡也将开始收费。银行借记卡、存折全部取消免费服务的同时,一向免费的银行信用卡短信通知也开始收费了。交通银行已从上月起开始对信用卡及附卡持有人开始征收服务费,从而成为国内首张对短信服务进行收费的信用卡。这样看来,银行的收费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
  对于银行卡全面收费现象,很多消费者表示"很不理解",也有人提出银行卡全面收费已经违约,收费难道不应该跟消费者先商量一下?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是否只能被迫接受?
  在1000名网友参加的中智库玛针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参与调查者认为银行卡全面收费没有经过用户同意,违背了合同法,必须叫停。(记者 南若然)
  警惕危机再循环
  银行卡全面收费,立刻有学者说"银行卡全面收费违背契约精神"--我相信这样的评价在"契约精神就是一切"的话语环境下是百分百的真理,但关键是现在"契约精神是不是一切呢?"
  话语参照系的变化,从2007年底的预防通胀到2008年的预防通缩,以及华尔街金融危机衍生下的全球金融恐慌,都让"信用"二字一跃超过"契约"这样的重量级经济关键词成为当前金融业的"一切",这样颠覆性的剧变往往把我们刚刚还奉为圭臬的东西弄得灰头土脸。
  据统计,到今年一季度,中国境内银行卡的发行总量超过15亿张,借记卡发卡量为14.1亿张,信用卡发卡量为9026万张。2007年,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接近1/4,而各种贷款消费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中所蕴含的信用危机也多是通过这占零售消费总额1/4的银行卡来实现。
  所以,从大的意义上说,银行卡全面收费当是中国经济从连续几年的高速跃进而变成平稳发展的一个必然结局,全面收费将清理掉一批金融肌体中的坏死细胞。
  然而,银行在发卡时,与用户曾建立了合同契约关系,大量银行卡的开办是在"不收费"的承诺下完成的,现在银行单方面更改违背契约,将让银行陷入为维护整体信用而破坏个体信用的怪圈里。这再一次证明了中国银行体系的不成熟,虽然银行业预防信用危机的目的是良好的,但全面收费的一切式治理水平会不会成为大危机衍生下的次危机呢?(司马平邦)
  中国银行卡收费历程
  2003年4月12日,工行率先收取2元/笔的跨行取款手续费,及1%的异地取款手续费(每笔不低于1元),其他银行相继跟进。其后,银行卡开户手续费、异地存款手续费陆续开收。
  2004年3月18日,农行率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对借记卡收10元年费。紧接其后,建行、工行、中行纷纷加入了借记卡的收费行列。
  2005年9月以后,建行、中行等相继对日均余额不足400元的账户,每季度扣3元的手续费。
  2006年5月9日,交行率先宣布从6月1日起对跨行查询收取0.3元的查询费用;其他银行相继跟进。(赵磊)
  ■交锋点1
  银行卡凭什么全面收费?
  ◎正方
  "收费通过了银监会批准"
  我们是根据银行的通知来执行这个收费标准的,从今年9月1日开始,交行对开通短信服务的信用卡及附卡持有人开始按每3个月12元的标准收服务费。如果客户不想交纳,可以通过该行网上银行取消这项服务。
  在执行短信服务收费标准前,我们已经对此进行了公示,很多客户也都知道这个事情。另外,我们也是根据有关程序来执行的,并通过了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批准,收取服务费是完全符合规定的。
  现在虽然只有交行一家收取短信服务费,但绝对不会永远是唯一的一家,银行收取短信服务费将是趋势,关键看各家银行的服务优势。比如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48小时挂失保卡服务"等,而且只要单笔消费1500元以上,短信通知免费,我们的服务还是相对比较优惠的。
  --交行信用卡中心孙先生
  ◎反方
  "这是单方行为必须有解释"
  短信通知是很人性化的服务,如果真要是取消了会感觉很不适应。要是按照每个月4元收费的话,一年就48元,钱虽然不是很多,但不公平,为什么交通银行的信用卡短信提醒收费?这完全是银行单方面的行为,应该照顾一下客户的感受。今天是短信费,明天是管理费,后天是跨行管理费,银行要是这么收下去,集中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银行怎么也得给客户一个解释,就是为什么说收就收?说涨就涨?为什么当初办卡的时候不收呢?
  银行调高手续费和管理费的表象背后是想增加一点利润而已,都知道现在银行股不怎么样,这样试图把损失转嫁给消费者。
  另外,即使合理的收费也应该让客户知情,而不是单方面操作。
  --交行信用卡客户郭先生
  ■交锋点2
  银行卡收费该谁做主?
  ◎正方
  "银行有权力进行调整"
  收取手续费我们也进行了公示,10月8日起,浦发银行将对银行卡、活期一本通存折本行异地取现、存现、转账/汇款和短信通知等之前的免费业务收取手续费,其中取现业务的手续费为取现金额的5%,其中,最低3元,最高50元;存现业务为存现金额的5%,其中,最低2元,最高50元;短信通知服务金额小于500元时每月收2元。
  此外,我们还将取消同城跨行ATM机取款单笔金额1000元以上的免收手续费优惠,改为每笔收取2元。
  我们收费依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收费标准,并经过银监会的批准,完全是合法的收费。很多人在质疑我们收取服务费凭什么,我们是有权力对业务进行调整的,这也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
  --浦发银行客户服务部
  刘女士
  ◎反方
  "应该听取客户的意见"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银行都要跟消费者打个招呼,最好开个听证会,就算涨也应该让消费者心里明白。
  其实细想一下,银行服务收费不是从今天才开始,当初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对小额账户收取管理费的时候,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大量小额账户占用资源,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而此次一些银行对于自己收费涨价的动机解释是,为了向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我觉得很荒唐,这个理由根本不能成为涨价的理由。
  14家上市银行公布的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后者在前者中的占比普遍高于20%,最高比例超过30%。谁都知道银行收费涨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利润,但为什么不听取客户们的意见呢?
  银行根本就不尊重客户的权益,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更多的客户流失。
  --中信证券公司赵先生
  ■交锋点3
  全面收费是否违约?
  ◎正方
  "根据规定调整不违约"
  目前招行北京分行的账户管理费还是维持每年12元的标准,暂时不会变化,但上调是个趋势,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在网上或者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客户的。
  根据目前的规定,凡是申请第三方存管、通过银行卡交纳通讯费以及用于工资卡的都不收取账户管理费。而且收费之前我们都会进行告之和公示。我们提高账户管理费主要是基于目前的用卡水平来制定的,并根据商业银行收费的有关规定,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门批准,所以是按照规定调整服务价格,这不能算违约。
  今后,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建议,多与客户沟通,在进行业务调整的时候争取到消费者理解和支持。
  --招行北京分行陈小姐
  ◎反方
  "银行违反了两部法律"
  储户在银行办卡之初,就已经与银行形成了合同关系,除非有明确单独的约定,否则,银行方面要单方面提高某项业务费用或者变更某项业务收费标准都是违约。
  既然双方有合同关系,就等于合同是双方意思的表达。如果要变更条款,银行方面就应该与消费者进行协商,或者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否则,属于单方面变更条款,要承担违约责任,这就是违反了《合同法》。
  此外,银行针对的是大多数消费者,而消费者要有一定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但要是单方面做出规定,这也等于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属于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银行以前某项业务一直免费,现在突然又要收费,如果是新客户的话,这也没什么,但是对老客户则是不公平的。 --律师邱宝昌
  ■交锋点4
  消费者是否只能被迫接受?
  ◎正方
  "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余地"
  没有办法,我所在的公司总部就在上海,我们公司员工的工资卡都是在上海办的浦发银行卡,之前浦发银行的同行异地取款转账等业务一直免收手续费。
  但从10月8日开始,我们就得为每笔异地取款支付5%的手续费。这样算下来一年下来也得不少钱呢,我们也只能无奈接受。
  银行之所以不担心因为收费而导致客户流失,主要是因为在银行卡的收费浪潮下,消费者其实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大家都在收费,除了服务质量稍有差别之外,收费上已难分伯仲。而且银行现在就是垄断行业了,消费者根本没有办法应对。
  现在,当收费成为国内银行业的普遍惯例,我们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余地。
  --软件工程师刘军
  ◎反方
  "退卡也是一种反抗"
  我现在至少有7张银行卡,这两年换了三个单位,各个单位的工资卡都不一样,因此就都在用,以前我觉得自己银行卡多还比较开心,现在感觉真是个负担。
  我有一张交通银行的信用卡,以前一次都没有透支过,而且平时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少。现在,我已经取消交通银行的短信通知业务了,不是心疼那点钱,就是真觉得不值。
  现在银行也属于垄断行业了,说提高服务费就提高,根本没有人来监管。
  退一步讲,收取银行卡服务费或者提高费用银行有这个权力,但是并不能银行可以随意自定。我越来越觉得银行卡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如果将来所有的银行都要提高各种服务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退卡了。
  对消费者来说,虽然无法改变收费的事实,但是我们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也算是一种反抗吧。
  --东风汽车北京公司
  业务经理张永(记者 赵磊)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