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况
编者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温饱之余有了理财的需要。
理财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理财目标,比如买房、结婚、生子、孩子教育、改善家居、旅游、退休养老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制订不同的理财规划;而即使面临同样的目标,每个人又因为家庭结构、收入高低及生活水平的不同,也需要制订不同的目标执行计划。
理财,需要科学规划;家庭资产,需要合理配置。而这一切,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
《赢家周刊》与中国平安合作开辟"家庭理财配置"版面,我们请沪上多家精英理财团队的专业理财师为读者朋友量身定制家庭理财规划。
[读者点评]
[在上期 《老工程师谋划无忧养老》的文章中,理财师为即将退休的一对老夫妻规划了一套嫁女、养老的近期、中远期财务方案。 ]
纪俊杰:我是一名医生,明年就将退休。我目前薪水不低,尤其是还有各种津贴,可是一旦退休后,这些收入就不再有了,收入会一下子减少许多。尽管家里也有些积蓄,可是面临退休后的变化,我还是很担心,怕生活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一直在看晨报理财配置版的内容,最近一期理财师提出的投资新思路吸引了我,尤其讲到,用投连险盘活资金,很开思路。我也买过保险,但用投连险获取收益,真是头回听说。眼下,股市低迷,把资金转向稳健收益型账户,投资保险两不误,确实值得尝试。
皮先生和太太都年近30,均在私企公司做职业经理人,夫妻月收入总和接近10万元。现有三套住房,自住一套,市价250万元,月还贷款近4000元;老式公房两套,一套给父母居住,月还贷700多元,另一套空置。
皮先生去年买了一辆中级车,目前车辆使用费合计2100元每月。家庭尚有70万元现金及定期存款,投入股票、基金的金额由于目前市场低迷市值缩水到16.8万元,另有银行理财产品20万元,目前亏损8%。家庭每月基本花销8500元左右,月结余大约70000元。
皮先生夫妇历经商场磨练,具备了相当的物质条件,但是由于多年来的职场打拼,至今未育,亦无个人投资理财计划。
■理财目标
1、由于生意需要,皮先生夫妇在2009年7月份左右需180万元的资金进行一项大的投资。
2、想投资小户型房产(总价100万元左右),希望出租的回报能抵冲贷款,不知基于目前的形势,是否可行?
3、根据家庭情况提供其他投资建议。
■理财分析及建议
皮先生家庭资产的主要特点是固定资产比例极高,投资类别较为单一,投资时间短。近五年来,中国房产价格涨幅惊人,居民家庭资产大幅升值,居民家庭资产中的房产比例过高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当然,皮先生家庭房产投资时间远远早于股票基金投资时间的特点,也是造成家庭投资比例失衡的原因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客观分析。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告一段落,房产大幅激增的预期已经消失。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是调整家庭资产结构的良好时机。调整投资方法及数量与投资产品的比例是目前皮先生家庭的当务之急。
抛售手中股票、基金或房产
从皮先生家庭目前情况来看,在一年时间内准备180万元现金成为了目前主要的财务目标。而从财务角度分析,仍有26万元左右的资金差额(180万元减去一年中皮先生家庭收入合计再减去现金储蓄70万元)。
明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皮先生可有几个选择:一,抛售手头大部分基金及股票。抛售目前资本类资产是比较方便的选择,因为其充分的流动性保证了皮先生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需要的资金。但是目前这种选择也同时带来几个问题:首先,抛售资本类资产,将进一步提高家庭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在目前固定资产价格面临上涨停滞甚至有贬值可能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会影响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家庭财务安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抛售房产。抛售皮先生父母原居住的小型房产可得到37万元左右现金,将大大降低皮先生家庭达到目前几个理财目标的难度。充裕的剩余现金可以保障家庭备用金的准备。抛售父母房产将大幅降低皮先生家庭的固定资产比例,进一步将家庭资产结构合理化。剩余资金可用于购买皮先生夫妇的个人保险。
投资房产收益不大风险不小
首先,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面及上海经济走向分析,投资房地产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虽然通货紧缩政策正逐步调整,但全球房产价格下落的必然和中国经济升速减缓的现状综合作用下,房产价格下调并非耸人听闻,但大幅下滑可能尚待观察。
从目前手头数据分析,如果以贷款五成比例购房,同时以目前租金回报率在3%-4%计算,投资物业回报有持平可能。如果贷款比例高于五成以上,则租金收入大都无法平衡贷款支出。而且,以上计算未将投资人本金机会成本计算在内,因此,如果想通过出租的回报抵冲贷款,可行性不大。想要获得回报,必须寄望物业的升值。因此,总体上讲,我们不建议目前投资房产。
投资策略不求新颖但求稳定
鉴于目前股市已经处于周期性底部区间,一味抛售实在没有意义,相反,可以相对增持部分指数基金或者蓝筹股票,皮先生家庭投资经验不多,且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作,因此在投资方面的稳健选择十分必要,建议投资种类不宜追求新颖(黄金期货,红酒基金等),但要确保流动性及相对的稳定性(各类基金或大型国企信托融资)。
■理财师手记
被称为"理财师",其实在下心中诚惶诚恐。
"理财"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而非人们想象中的"投资","投资"是一个单一的金融产品买卖行为。"理财"是根据个人的目标,通过一系列长时间的投资组成的一个可以预期实现的计划。看到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投资"或"投机"堂而皇之被冠以"理财"二字,我不禁感叹这个时代的浮躁。
当下,普通大众对财富的向往心理被一两件小概率事件(权证暴富、期货暴富、股票暴富)折磨得"痛苦不堪",每每看到踏入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芸芸众生们分明脸上挂着"暴富"的期望时,不禁让我想到逐渐淡忘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年代。那是一种疯狂。
对于皮先生这个例子,也许很多人会提出,既然看好股市,我为什么不把皮先生的资金投入到这些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中,比如股票中去呢?诚然,如果股票投资到期时回报不错,自然可喜可贺。但如果碰到"万一"呢?毕竟,皮先生明年需要180万元现金是确定的。做任何理财计划,必须先要保证明确的短期理财目标实现,否则一切免谈。
因此,如果您期望的是根据目前自身条件,逐步努力达到未来一个财务目标的话,我觉得十分明智。但如果您考虑找个理财师在短期内达到身价跨越几个数量级的话,你必须傍上个索罗斯,或者拜个大仙,算上一卦。除此别无他法。
□光大银行 华伟达
[保险规划]
退休可规划,保险来保驾
□中国平安 杨春光
我们来替皮先生家庭算一笔账,家庭月均收入85000-100000元,每月所有支出大约15000元。两者相除,得出皮先生家庭的收支比例大致为6:1。也就意味着,皮先生夫妇每工作一个月,就为未来多准备了5个月的家庭支出。假定按照90岁的预期寿命的话,60年当中皮先生夫妇只需要再工作10年,就能将目前的生活水平一直保持下去。即便是准备生育子女的话,假定培养子女的费用总计为100万-200万元,也只需要再多工作1-2年就可以。
这个"完美"的计划基于两个重要前提,稳定的收入和健康的身体,两者缺一不可。人寿保险既不能单独保证你收入稳定,也不能单独保证你身体的健康。但是,人寿保险却能够在你身体出现状况不能继续工作的时候,代替你来"工作"并维持家庭收入的稳定。
所以,对于本案例中的皮先生的家庭,我的建议是夫妇双方可以根据收入比例,分别购买诸如"万能+重疾"或者"投连+重疾"的组合,缴费计划可以设定在10-15年左右,首年保额可以适当设定得高一点,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年降低。或者购买一些10-15年期的"定期寿险+定期重疾"的组合,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年通过部分节约的方式降低保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