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前期我割肉出局了,但最近又重新杀入股市了,但是仓位不重。希望政府的救市能够给十月的市场带来一波吧。"选择了持股过节的王小姐对十月行情充满了期待。
那么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不太乐观的环境之下,由一场政府主导的行情会在十月继续上演么?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国内的学者和专家,让他们来为国庆后的十月行情把把脉。
专家论市
救市决心和力度罕见
经济学家韩志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的救市行动给本来身陷困境的中国股市提供了喘息机会,但是中国股市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没有任何改变,政府如果在现有基础上不再出台救市政策,那中国的股市就会再次迈向深渊。
"救市政策持续推出有三方面原因。"韩志国对记者说道,"首先,全世界的股市仍面临金融危机的威胁,中国股市全面好转的国际环境并不具备。国内经济滑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相对应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减速。救市措施回避了大小非问题,这个中国股市最重大与最核心的隐患仍然还未消除,这表明,政策救市是推动行情的惟一动力。"
"其次,管理层对市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不仅仅是证监会、国资委、等主管部门的救市行动,已经引起中央高层对这场资本市场大灾难的关注,这就使得救市有了尚方宝剑,管理层可能会在此基础上出台更进一步的救市措施。"
"另外,国资委这周的举动突破了很多限制,央企的增持更是突破了交易所规则。政策出台的密集型和打破常规的做法,意味着高层的救市决心和力度很罕见。"
长江所所长张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市场对融券有比较大的预期,十月份的行情可能会得到延续。"但他还是表示,如果市场一直在猜测和期待之中的政策落空则导致的结果可能会更加糟糕。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宵表示:"我认为救市还只是一个开始,不会就此结束。"
市场机制仍需要完善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因此观察政策动向十分重要。"张岚这样告诉记者,但他提醒,政策只是在资金面、在的供求方面改善市场格局,并没有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李大宵告诉记者:"恐慌是不必要的,但也要有谨慎的态度。十月行情是一个救市的机会,而不是一个牛市的机会。"
韩志国指出,政府行为从领域进入到微观领域,就使得市场行为发生重大变异,政治预期与政策预期逐渐取代市场预期而成为主导预期,市场的投资判断和投资选择就很难正常和有效,市场就会逐渐呈现出扭曲的走势和行情。因此,救市政策的进一步取向,是尽快导入融资融券、股指等创新品种,进而让市场本身的机制逐渐成为主导机制。
最后,他总结道,政府救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救市措施也不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催生的这波行情仅是阶段性的行情,在参与的同时,应该随时保持警惕,政策效应一旦结束,仍将回归原有轨道。只有从根本上改善了市场预期,比如在缓解市场供求关系上迈出更大和更实质性的步伐,在解决大小非问题上推出更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市场才能够在完善自身机制的过程中走向良性循环。《每日经济新闻》
背景分析
A股重新回到政策市
本周的市场在政策面连续推出救市政策的刺激下出现了强劲反弹,至周五收盘,沪市本周的涨幅达到了10.54%,这是自"4·24"行情以来单周最大涨幅。沪市从上周五开始,从最低点1802.33点触底反弹,本周报收在2293.78点,涨幅达到了27.3%。
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已经重新主导市场,A股市场正重回政策市。
内忧外患压力大
不难发现,当前A股市场的内外环境是历史上最差的时期。惟有政策才能扭转市场对A股的悲观预期。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金融局势动荡。9月14日,雷曼兄弟宣布寻求破产保护,拥有158年的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轰然倒塌,有可能成为1990年代垃圾公司德崇证券破产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案。这也宣告了美国次贷危机第三波的爆发。
全球各主要股票市场随之纷纷跳水。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将推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援救计划。据报道,至25日,美国国会就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大规模金融援助计划已达成原则一致。 虽然美股暂时得到稳定,但救市能否成功仍有待观察。
A股市场的内部环境也相当严峻。虽然8月份CPI涨幅同比大幅回落,但是PPI涨幅仍超过10%,通胀仍然有很大压力,而上市公司利润出现了拐点,使得市场的动态估值进一步降低。
重回政策市怀抱
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使得A股市场的信心崩溃,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完全丧失,惟有依靠强大的外力,才能扭转市场颓势。
在两周的时间内,管理层密集推出汇金入市、央企增持、印花税单边征收等等利好政策。而有消息称,包括融资融券、股指期货、T+0交易在内的多项政策措施已经在紧急部署中,这一系列的救市政策有效地恢复了投资者信心,稳定了投资者预期,银行股、地产股、石化双熊等大盘指标股轮番攻击,各路热点重新活跃,虽然周边市场依然震荡剧烈,但是,A股市场在政策面的强力做多之下展开顽强上涨。
业内人士指出,A股史上最密集的政策出台表明了管理层对稳定当前市场的坚定态度,有效地扭转了股市下跌的预期,短期内主导A股市场走势的,将不再是宏观经济、海外股市的影响,政策开始主导市场,A股市场也重新回到了政策市。记者 毛晋楠
操作
紧跟政策方向走
在国庆大假休息一周之后,10月行情即将展开,下月行情将如何运行?政策效应是否仍将延续?投资者如何操作?
市场已经发生变化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A股市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此次管理层出手救市,与以往完全不同。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同时出手,反映出管理层此次救市的决心和力度,这样看来,此前沪市跌到的最低点1800点附近或许就将成为一个阶段性的政策底。
尽管A股市场仍然面临大小非限售股抛售的压力,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但是,管理层有形之手既然已经出击,一旦后市股指再度回落,那么可以预期还会不断有密集利好政策出台,以稳定市场。
平安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先明认为,在目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区域,在政策面继续保持积极有为的因素支撑下,预期10月份A股市场将继续反弹,但走势上会有所反复。
把握政策重点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为彻彻底底的政策反弹行情,那么,在操作上就应该紧跟政策的步伐,才能把握市场投资机会。
目前,央企增持依然将成为主要机会所在。大多数公司的大股东均表示,在未来一年之内将考虑继续增持本公司的股份。大股东的增持行为,对具体个股股价和市场整体的稳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A股国庆休市一周,期间,一旦美国政府救市出现波折,海外股市可能波动,这将直接影响10月A股的开局。而10月份,上市公司三季报也将集中公布,总体上看,上市公司业绩预期恐怕不会太理想。因此,在大幅反弹之后,A股也可能出现调整。不过,央企增持政策是具有延续性的,一旦央企板块调整,大股东必然还会出手,因此调整中,或许正是介入的良好时机。此外,板块昨日全线走强,明显有资金介入赌政策,而前期一直活跃的上海本地股和对金融动荡有一定避险作用的有色金属板块等,也将在10月有所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依然应当在调整中介入,不宜追高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