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基金管理费可否因市而动
查看完整版本:基金管理费可否因市而动
2008/9/25 13:24:36
  据天相统计,今年上半年,59家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共188.33亿元,是去年同期(即2007年上半年)56家基金公司管理费84.83亿元的两倍还多。而与上述历史新高相对应的是---59家基金公司旗下364只基金,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达1.08万亿元,同样创历史同期最高亏损纪录。
  基金公司的188亿费用的收入和基金上半年超过1万亿元的亏损,令投资者有感不公平,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盈利模式也再度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质疑。一时间,要求基金公司引入浮动费率,在熊市中主动下调管理费用的呼声四起。
  所谓基金管理费,是基金持有人支付给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报酬,其数额一般按照基金净资产值的一定比例,从基金资产中提取。基金管理费是基金管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基金管理人的各项开支不能另外向基金持有人收取。
  目前,国内开放式基金基本采用固定费率制,这也是国际上对公募基金采用的通用收费模式。不过,管理费费率的高低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认/申购规模。一般而言,投资者认/申购基金的规模越大,收取的管理费费率越低;二是基金类别。一般而言,基金风险程度越高、投资市场越多,其管理费费率也越高。如认股权证基金等证券衍生工具基金年费率约为1.5-2.5%,而货币市场基金年费率仅为0.5-1%;投资多个海外证券市场的QDII基金年费率约为1.5-2%,而投资国内单一证券市场的A股基金年费率则为1-1.5%。
  今年以来,受证券市场大跌影响,证券投资类基金净值普遍遭受巨亏,但与此同时,由于基金规模在去年牛市中出现井喷式增长,因而基金管理费收入激增。在此背景下,固定费率制模式受到投资者的强烈质疑,建议引入浮动费率制的呼声此起彼伏。
  事实上,这与投资者对浮动费率模式认识的偏差不无关联。一般而言,浮动费率模式多用于对冲基金或私募基金,是在收取固定的管理费外,再额外根据投资业绩收取业绩提成。通常情况下,当基金达到契约规定的收益水平时,基金管理人便可以从中收取20%左右的业绩提成,反之则无业绩提成。也就是说,浮动费率模式针对的是业绩提成部分,而无论投资业绩如何,固定的管理费仍需收取,并不是投资者认为的业绩出现亏损则连固定管理费也可全免。
  正是由于采取固定费率模式,因此,无论熊市还是牛市,公募基金持有人都需要也只需支付管理费,而没有"因市而动"的职责。
  不过,公募基金的固定费率模式也存在改进的空间。如一度成为市场热门的以价值增长线为标准收取管理费。所谓价值增长线,是指基金经理通过自身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创造出一条随时间推移成非负增长的安全收益增长轨迹,是基金管理人自设的一个风险控制目标。目前,国内共有3只基金设有价值增长线,即博时价值增长、海富通收益增长和天治财富增长基金。根据产品契约,上述基金承诺,若单位净值跌破价值增长线水平便暂停计提管理费。这一创新的费用收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投资者投资成本的负担,也有助增强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同利益关系。
  今年在熊市的洗礼下,博时价值增长即因跌破价值增长线而暂停收取管理费,受到持有人肯定。然而,这种管理费提取模式毕竟不是公募基金业内主流。即使在基金业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大部分共同基金的费用也都采用固定费率。
  不过,据晨星(美国)对美国不同类别基金的统计数字显示,自1991年至2006年,各类基金的费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个趋势并非是因为市场的变化而浮动的,而是基金行业本身的发展决定的。其一,基金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效应。随着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大,近年投资者对基金低费用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其二,基金之间的竞争衍生到"费率战"上。由于大规模在成本效用上较占优势,部分规模较小的基金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不惜降低管理费。
  随着国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各家基金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相信国内公募基金管理费进一步下调将是大势所趋。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