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engcai
2008/9/25 11:53:59
在当今艺术市场上,当代书法家作品可谓异常活跃,不少价格动辄上万元。收藏队伍中,不乏对当代书家情有独钟者。笔者以为,投资当代书法风险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书法家心态趋于浮躁。记得20世纪初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的导师蔡元培曾说过:"学须静也,才需学也。"而眼下绝大多数书家急功近利,潜心埋头于书法的并不多,有书法功底和独特个性的更少。相反,市场上不切实际的包装随处可见,有的传统功底并不深厚,艺术风格也未形成,却冠以"著名书法家"、"优秀艺术家"之名;有的私下哄抬自己的作品价格,以此来炫耀自己、标榜自己;还有的书家为出书法册,办书法展,不惜花费精力财力请名家作序言、求褒扬,并利用舆论工具大肆宣传。
二是价格与职位关联。有人统计,现在中国书协会员有6000余人,这还仅仅是中国书协,省级书协会员据说都在2000人以上,至于地级、市级会员也有300人以上,若是将三级书协会员合计,恐怕足有数十万之众,如此庞大的书协队伍,有人认为抵得上一个小国的人数。有趣的是各地书协领导队伍也大扩容,所谓书协领导主要是指各级书协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现在不少省级书协副主席动辄十多个,常务理事和理事就更多了。虽然各级书协理事人满为患,但依然有人想方设法要谋得"一席之地"。而在收藏界,许多收藏者收藏名家书法不是去看书艺如何,而是看职位的高低,显然这十分有害。
三是缺少"学问养书法,书法入诗境"书家。大家知道,书法是书家才情的流露和表达,自古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职业书法家,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几乎都是以学问带书名的书法家。像20世纪初涌现出来的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弘一、张元济等不是学者作家就是诗人高僧,这些文化名人尽管他们不是以书法著称于世,但是他们都写得一手好字,若当一个书法家绝对绰绰有余。比如张元济以颜为宗,中规中矩;章士钊线条圆润,不露锋芒;周作人格调苍劲,古意浓浓……。正是由于他们的书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具特色,使得这些文化名人的书法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文史价值、收藏价值。反观现在,书家由于缺少学问和修养,他们的书作绝大多数是抄写别人的诗句,没有自己的东西。
种种现状表明:当代书法前景甚忧,不容乐观。收藏者和投资者将当代书法作为投资品种风险较大,需要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