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美国国际集团)亟需巨资注入的消息刚一出来,就有朋友问我,其亲人持有的友邦保单该怎么办,并表示近期不会考虑购买友邦的保险。随着AIG危机的显现,有如此疑惑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在美联储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友邦新加坡分公司已出现退保潮,另有媒体报道,香港地区一天有800张友邦的保单退保。笔者认为,AIG在中国的寿险分公司友邦和财险子公司美亚的保户都不必惊慌,理由如下。
首先,友邦虽然是AIG的子公司,但是独立的法人企业,财务上进行的是独立核算,不承担投资方的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明确指出,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成立后,外国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抽回营运资金。这就排除了AIG从友邦、美亚等全球分支机构"调头寸"的可能。
其次,友邦和美亚资本金充裕,完全符合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资本金储备和偿付能力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外资保险公司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的,未清偿债务前,不得将其财产转移至中国境外。投保人缴纳的保费正是保险公司的债务,因此,AIG即便被宣告破产,友邦和美亚的财产清算首先也是要用来偿付我国保单持有人的。
再退一步,如果友邦和美亚被撤销或被宣告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责任的,由于我国已经建立保险保障基金,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也于近日正式挂牌成立,该基金将对保单持有人或保单受让公司进行救济。具体来说,对非寿险保单,保单持有人的损失在5万元(含5万元)以内的部分予以全额救济;超过5万元的部分,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济金额为超过部分金额的90%,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济金额为超过部分的80%。一家寿险公司被撤销或被宣告破产,其持有的寿险合同应依法转让给另一家寿险公司。保险保障基金向人寿保单的受让公司提供的救济金额,如果保单持有人为个人,以转让后其保单的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机构以80%为限)。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保单持有人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不用细算也知道,投资同样多的钱买保险或者股票,一张保单在得到救济金后给保单持有人带来的损失,远小于股价狂泻带来的损失。
也许有人会说,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建立时间短,目前规模仅为100多亿元,未必能够偿清友邦和美亚那么多"债务"。但寿险的保险期限往往是多年的时间,保单持有人也不是用其作急需资金的。我国的社保基金曾空账运转多年,做实也绝非朝夕可成。
保险产品虽然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购买和消费的,但保险产品在发挥其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客观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具有社会性。因此,从经济学角度看,保险产品兼具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机制,是由众多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参加并共同享受的,而且,保险消费者数量越多,保险经济补偿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发挥得越好。笔者认为,这就是美联储要救AIG而不救雷曼兄弟的根本原因。
在全球金融体系中,AIG的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远胜于贝尔斯登、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行。1919年创立于上海、随后走向全球的AIG,在13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员工11.6万人(其中6.2万人在亚洲),是雷曼兄弟的4倍多。目前AIG在亚洲的资产管理业务掌握着1150亿美元资金,在菲律宾是最大的寿险提供商……。
当然,在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日,那么大的金融危机对我们肯定有影响。短时间内,"两房"、雷曼兄弟、美林、AIG、摩根士丹利,一家接一家,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和影响将在未来长时间内逐渐显现。目前来说,AIG需要做的就是好好谈判,把旗下最赚钱的金融租赁等业务卖掉,留住保险这样的核心业务,先挽救全球保户的信心,日后东山再起。
由此看来,友邦和美亚的保户真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