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能险结算利率、银保销售均现拐点
主持人:最近不断有读者向本刊反映,不断看到一些年结算利率在5%以上的保险产品,这样算来比一年期定存收益更高,是不是要把闲置资金从银行拿出来买保险呢?记者采访了保险业内专家,保险产品与银行定存不同,每年的结算收益都是不固定的,因此5%并不代表以后几年的收益。建议市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买保险。
万能结算价格战告终
此前已经连续2个月保持行业最高结算利率的中国平安8月银保万能险结算利率依然保持6.0%,盘踞榜首。的确,如果银保万能6%的结算利率水平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一定能成为百姓投资理财的首选之一。但其中的问题则在于,这样的高位利率运行到底可以持续多久?事实是,除了平安以外,不少也曾以5%以上结算利率吸引了大批市民的保险产品在最近几个月的结算利率中迅速下调,有的甚至从近6%一路下调至4%。
对此,一位精算人士称,其一取决于存量的相对于该部分万能险资产的平滑准备金规模,该部分平滑准备金的相对规模越大意味着可以支撑时间越久;其二则取决于其当期万能结算利率与当期投资收益之差,差额越小,则可以释放时间越长。
记者从大智慧Topview数据了解到,虽然大盘连续缩量阴跌,但前期坚持做空的险资却成了坚定做多的主力,独自扛起做多大旗。在9月4日至9月10日的5个交易日内,T类席位(保险资金)共买入13.94亿元、卖出9.32亿元,资金净流入达到了4.62亿元,而这也是保险资金自8月以来第四周做多。到目前为止,T类席位资金的净流入已达20多亿元。
银保渠道亦显缩水
保监会在日前召开专门会议,明确提出"在今年剩下的4个月内,要将银保业务过快的增长速度降下来",同时要"将万能险结算利率和分红险的分红水平稳定到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水平上"。
而银保收入的拐点在今年8月初开始显现,到9月初时更加明显。来自上海保险同业公会8月上旬出炉的内部数据显示,7月单月上海银保业务骤降至14.4亿元,而6月还是22.23亿元,5月的数据也有17.65亿元,到8月时已进一步降至12.4亿元。
不难发现,银保业务的"坐滑梯"主要归因于与股市紧密挂钩的投连险的下滑。曾经一枝独秀的投连险,从今年5月开始直走下坡路,5月单月保费4.67亿元,6月、7月的保费降至3.23亿元、3.45亿元。虽然8月的投连险数据尚未出炉,但据业内人士分析,8月单月投连险的保费收入很有可能降至3亿元以下。
今年下半年以来,银保业务出人意料的急刹车直接导致上海寿险市场再次洗牌。经过7、8月两个月的角逐,银保驱动的力度开始减小,由此导致的上海寿险市场之变也让人 "大跌眼镜"。
受急刹车影响,过去一年来一直依赖于银保热卖的多家寿险公司,陷入市场份额大跌的窘境。某公司银保的市场份额从今年5月的38%,降至6月的 31.82%、7月的 7.75%、8月的2.04%。(易无花 摄影 李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