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8/9/25 8:29:15
大宗商品显露熊态
全球商品牛市渐行渐远。在此背景下,上半年银行推出的各类与石油、农产品等商品挂钩的理财产品前途颇为不妙,雷曼兄弟破产将次贷危机引向深入,商品价格的走势愈加不容乐观,对于未到期的挂钩商品类理财产品来说,很可能将遭遇收益上的"滑铁卢"。
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下挫
最近大宗商品急跌,分析人士称,市场将进一步观察"两房"接管行动效果,在情势不明朗之前,商品市场将继续遭抛压。
上周,三大期货交易所上市的19个品种中有12个品种创出本轮调整新低,国内期市也几乎全线翻绿。一方面全球经济衰退,大宗商品需求减少;一方面资本正在大量流出商品期市。业内人士认为,"商品市场阶段性的熊市已至"。
眼下,国际原油价格已跌破每桶100美元的大关,其他大宗商品也紧随下滑,这让挂钩商品类理财产品的前景变得渺茫。假如这类理财产品没有设计保本机制,投资者未来甚至将面临负收益的命运。
挂钩商品类理财风光不再
挂钩商品类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挂钩商品指数,产品收益与商品指数表现相关;二是挂钩商品期货,产品的收益与商品期货的价格相关;三是挂钩商品现货价格,收益跟踪商品现货的表现;四是挂钩商品类股票,这类理财产品则与证券市场密切相关。
今年上半年,股市震荡,而商品市场则延续去年的牛市,各银行纷纷推出与原油、天然气、农产品和贵金属等商品挂钩的理财产品。
据统计,上半年,国际石油、黄金和玉米的价格分别上涨了47.45%、9.64%和62.49%,使得部分商品挂钩类理财产品收益较为理想。如交行的"浓青-五谷丰登收益优化"系列12个月农产品指数挂钩型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为12%;华夏银行的一款挂钩商品指数的理财产品,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指数表现分别上涨18.10%和14.59%。在今年一季度,不少银行设计的产品纷纷因触发挂钩条件而提前终止,多数实现了理想的预期收益。
然而,最近两个月的商品急跌拖累了理财市场整体收益。
理财专家预计,今年第二季度以后推出的产品到期收益将会受到明显影响。一家股份制银行今年3月推出的一年期人民币结构性产品,分别挂钩棉花、食糖、大豆、玉米、小麦。根据各品种最新价格显示,除食糖还微有盈利外,其余品种的价格都已经跌破了起初的买入价,且跌幅均超过10%。
专家表示,如果是今年二季度后推出的产品,且属于单边看涨类型的,考虑到商品期货价格可能一路下跌,这些产品的浮动收益很可能已经为负。
投资挂钩商品类产品须谨慎
从具体产品来看,某外资银行今年6月底发行的"全球能源系列"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全球能源系列"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二期,均包括人民币、美元以及澳元款。以"全球能源系列"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二期为例,若产品明年7月到期时,期末价格低于或等于期初价格的120%,投资者就只能获得2%(人民币款,美元支付收益)、6%(澳元款)、3%(美元款)的最低收益,而只有期末价格大于期初价格的120%,才分别可获得10%、18%、11%的最高年化收益。但7月中旬至今,国际石油价格已由140多美元/桶的历史高点跌破100美元/桶,未来国际石油的走势无疑将影响上述产品一年后的到期表现。
理财专家提醒有心追涨商品市场的投资者注意风险,欲参与挂钩商品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当对产品信息做全面了解,对标的资产不熟悉可能面临较大投资风险。大宗商品继续下跌的风险仍很大,投资者购买这类理财产品时要慎重。(记者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