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辩证看待理财产品同质化
查看完整版本:辩证看待理财产品同质化
2008/9/25 8:26:39

  今年上半年,我国内资银行所有理财产品发行总量将近3万亿元,而工行一家的发行规模就达到8313亿元,占据三分之一强的份额。产品规模的迅速增长,也引来了质疑的声音--产品同质化严重,银行不知创新,只为做规模赚钱。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工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马续田。他说,在不久的将来,理财业务会发展成为银行的常规动作,像存贷款一样;差异化只是反映在个别产品的创新上。因此,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银行理财产品的同质化。
  常规+自选 化解同质化误区
  马续田呼吁,对于同质化的问题要有一分为二的认识。一方面,在一些产品领域确实存在同质化;另一方面,以后的理财业务会发展得跟存贷款一样,成为各银行的一个"常规动作",无所谓同质不同质的问题。
  他解释道:"比如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票据、债券等的产品,各家银行一定会做,而且一定会经常做。因为银行就是有这些优势,而且这些业务是大规模能做起来的业务,为什么要舍弃优势去做一些冷门的东西呢?做出来之后,这些产品一定是各家银行都差不多的,因为这就是银行的一个常规业务。"
  由此看来,各银行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的就是前一个同质化的问题,也就是常规动作之外的"自选动作"。为此,马续田表示,解决关键在于创新,但创新首先取决于银行的人才技术基础,如果人才技术跟不上,那就是纸上谈兵。去年发行的一些产品看上去都很好看、很复杂,挂钩品种丰富,预期最高收益很高,结果今年纷纷以零收益告终。究其原因,并非仅是管理运作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银行的产品研发团队最开始对产品的认识就不够深刻。自己都认识不清,怎么去为客户管理呢?
  "创新不要赶潮流,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要做得花里胡哨。一定要在你能够对这个产品有充分认识,能够把控风险的前提下,能够真正为客户带来收益的情况下,进行创新。"这是记者不知第几次从马续田的口中听到他对于创新二字的定义。
  上半年,工行的两款创新产品风靡一时--灵动快线和投资红酒的股权收益权产品。马续田说:"其实灵动快线的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既要求满足投资收益的需求,又要能迅速变现;这就要求银行有很好的资产配置能力,快速的资金交易。最终,工行做到了'T+0'实时到账,比货币市场基金(通常T+1可到账)更快。真正实现了实时申购实时赎回。"这背后是银行的资金管理能力和系统运作能力,这套花费两年多时间开发出来的系统终于为工行赢得了实时到账方面的同业领先。
  统一平台+庞大团队 经验之谈
  工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2008年上半年8313亿元,其中对公理财产品2818亿元;2007年全年发行个人理财产品1544亿元,同比增长104.5%;2006年的这一数据是754.9亿元,同比增长2.98倍。
  规模如此庞大且发展如此迅速,是否是银行规模大,网点众多等因素有关呢?
  马续田笑着解释道:"别的业务如果说工行做得比其他银行好是因为规模制胜,我们不好多做解释;但在理财业务方面,各家银行都一样,都是从零开始。工行的优势,或者说发展迅速的核心因素,我认为是在最初定位的时候就把理财业务当作战略转型的支柱业务来抓,这就比其他银行抢占了先机。全行上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说是举全行之力,从而保证了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人才建设方面,工行率先在金融市场部下开始二级部门--资产管理部,全权负责理财业务。现在,这个部门已有5个处60个人。庞大的队伍建设是任何国内银行都无法比拟的。很多行都是在资金部、机构部下设一个处,甚至一个处里面只有一两个人来做研发,这在实力上就拉开了差距。
  金融市场部是全行所有理财产品的统一出口。"不管是对公对私,还是面向百姓大众,理财的平台都是统一的,产品设计、投资管理、风险管理都集中在同一个部门,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马续田说,稳健的同时要针对不同客户进行差异化设计,比如个人业务,现在已经分为四个层次,普通的理财业务、理财金客户、财富管理、私人银行,这四个层次的产品都是不一样的。而对公客户基本是一对一的个性化产品设计。
  最后,据马续田透露,今年年底之前,工行会推出战胜CPI、战胜通胀的创新产品,但他并未透露具体产品投向。
  上半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总发行额近3万亿,同质化严重,工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马续田认为--
  辩证看待理财产品同质化 (证券日报 张胜男)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