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
这个充满金融魔力的名词,如今正成为全球各大财经媒体上镜率最高的热词。不过,从华尔街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坏消息,却令全球金融业甚至是全球经济体泛起一阵阵的不寒而栗,有人甚至已经联想到了1929年的大萧条。
那么,身处金融风暴策源地的美国人,生活是否依然平静?如今的华尔街,还是从前的华尔街吗?AIG获得了政府援助,但最终能否挺住?人们对华尔街的兴趣,也许从未如此浓厚过。
今天起,《每日经济新闻》特派记者将为您直击风暴眼,直击华尔街,敬请关注。
正如飓风"艾克"从佛罗里达带来的强降雨引发了洪水,周一在华尔街上刮起的金融风暴,让记者现在所处的位置--地处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这个宁静的中西部小城,也感受到了阵痛的滋味。昨天,走在市中心第九街上,记者看到当地的人们似乎依然面容平静。但采访获得的事实却告诉记者另一个真相: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早已一点点地改变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贷款越来越难
赶赴纽约之前,记者的第一站落脚于哥伦比亚,这是美国典型的大学城。路上巧遇乔伊·克莱蒙斯,他是哥伦比亚市波恩银行的业务员。话题很快转到刚刚发生的金融风暴,乔伊感慨说,"今后做业务可能会更加困难了。"
从高中毕业开始,乔伊就在哥伦比亚这家本地银行工作,他颇为自豪地介绍说,波恩银行在当地的业务量甚至超过了美国银行,"他们只能排第三。"不过,昨天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乔伊感到了压力,"CNN和FOX的新闻永远逃不了华尔街的主题,收购美林后,美国银行将成为资产与花旗抗衡的巨头。翻开报纸,专家形象地告诉人们这场金融危机意味着短期内,或许贷款都是个问题,都是银行业的同行,形势不容乐观。"
记者在美国发现,在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中,办信用卡根本不需任何信用,无需身份证件号码、无需信用额度,哪怕只在借记卡里存上10美元,也照样能拿到一张额度几百美元的信用卡。成也信用,败也信用?
乔伊告诉记者,过去这类宽松政策的确为波恩赢得了很多客户,特别是那些信用度不高的学生客户群,但眼下这样的信贷政策也成为许多银行为自己挖掘的坟墓。波恩银行虽然幸免于难,但雷曼兄弟的破产,无疑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谨慎。
用《今日美国》的话说,银行将对借钱更加小心,"借多少、借给谁"的问题将引起银行警惕。"密苏里州最大的当地报纸圣路易斯邮报则报道说,雷曼兄弟破产带来的一大影响将很快显现,那就是借钱会越来越难。事实上,在过去几个月里,当地的抵押贷款已经收紧了很多,而这种紧缩将进一步扩展到商业贷款。
用油越来越省
经济不景气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压力也随处可见。原以为油价下跌美国人可以心安一些,可是在哥伦比亚,记者发现汽油价格依然不断高涨。此地中产家庭居多,即使如此,人们也开始抱怨油价太高,喜欢开车度假的人们不得不就近择地。在校园里,学生们流行拼车,分摊油费出行。旅游人数也大为减少,记者咨询了当地航空公司,发现眼下的部分机票要比两年前贵上一两倍。
不过,相对于其他州和大城市而言,3.2美元左右一加仑的油价已经算很便宜了。要知道,纽约的油价最低也要3.6美元以上。所以,人们在出行前总会加满油箱。上周,一位从华盛顿驱车前来看望记者的朋友,回去前便不忘把油箱加得满满的。对于如何省油,美国人已经轻车熟路。
此外,低迷的经济让经营者们也不得不提前讨好主顾们。今年的打折季开始得特别早,在哥伦比亚当地最大的商场,化妆品雅诗兰黛促销的幅度很大,时间也长--只要买27美元的产品,就能得到价值70多美元的赠品。在市区中心,一些餐馆甚至打出了"免费晚餐"的旗号。这种宣传促销在开学几周内已经有了好几回,每次都会掀起阵阵排队潮。
钱袋越捂越紧
似乎一夜之间,一向崇尚消费的美国人变得越来越节俭。即使是在著名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百年校庆上,预算也成为焦点话题:董事会很苦恼--一次院庆就把预算花完了,明年怎么办?
从电视到报纸,从餐桌到博客,如何为自己的资产保值,成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如果你把钱投进股市准备养老,那你的养老金在过去12个月里已经至少缩水了20%。"媒体的描述显然让他们看到了资产一夜蒸发的无数种可能。
怎样捂紧你的钱袋,你的钱还安全吗,为什么AIG被接管对你的钱很重要……诸如此类的话题广受热议。美国大选亦未能"免俗",奥巴马与麦凯恩互相攻击的话题也常常转向经济。麦凯恩将次贷危机的原因归结为 "美国金融系统上层的自私自利、贪婪、不负责任与腐败",奥巴马则攻击对手的经济政策是 "以其他公民的付出为代价来满足富人"。麦凯恩的竞选团队甚至推出一则名为"危机"的新广告,号称要对华尔街制定更严厉的规则来保护"您一生的积蓄";奥巴马的高级经济顾问则说,这位黑人总统候选人计划制定政策,重建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心。
对美国人来说,次贷引发的经济衰退就像一种慢性毒药,后知后觉中,他们走进了一场败局。他们为对危机的无知而深感迷茫。
在AT&T任职业务顾问的LindaBurke说:"我若多懂一点,就可以找到罪魁祸首了。"这可以说代表了美国大众的心声。
但真正的祸首总是藏身幕后的。华尔街里,是谁想出第一个由次贷担保的CDO(担保债券凭证),并设法令其BBB的信用等级"漂白"为AAA?信评机构里谁掌话语权?雷曼兄弟也好,其他华尔街巨头也罢,是谁不顾一些尚属清醒的交易员的反对,极力争取这些生意的?
彭博社专栏作家说,华尔街的魅力有个诱人的副作用:不仅可以让公司隐藏经营的风险,还可在庞大资金被毁时,让社会大众对此浑然不觉。这位作者写道,虽然无法揪出具体的人物名单,有两大元凶的罪行是很容易掌握的,可以先揪出来,让人们一吐怨气。
这两大元凶,首先是美国证监会主席ChristopherCox,他有职责监管这些让所有美国穷人都能拿到贷款的公司。他竭尽所能地骚扰小部分知情的金融人士,也就是放空投资者。这些人试图向市场呈现真相,他却一味地维护券商。
一个典型的证据是,Cox一直公开宣称放空雷曼兄弟的股票,然后详细解释其疑点重重的财报。对此,证监会的回应是要求查阅Cox的电子邮件,私下暗示Cox正是雷曼垮台的阴谋者之一,即使Cox或许只是一个不清楚状况说真话的好人,但凭着他大胆说话的方式,就该毫不客气地归咎于他。
不过作者同时也写道,根本原因或许不能归咎于Cox,因为他继承的是一个不完善的机构,毕竟美国证监会早已道德破产。为其工作的人,尤其是那些发号施令的人,多年来有个让人难堪的恶习,就是让低薪政府公职人员替华尔街的高薪收入人群来监管华尔街,这就相当于让那些本身处于一个瑕疵体制上的人去监管体制上的瑕疵--实践证明,让年薪8.5万美元的人去监管年薪1500万美元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大元凶,则是华尔街券商的CEO们。无论是美林、雷曼兄弟还是贝尔斯登,这些人纷纷做出葬送公司的决策,却仍坐享数千万美元的薪酬。名单之中,最难辞其咎的恐怕要算美林首席执行官0'Neal。他所接下的事业对于庞大的交易风险设计本来就不完善,而他毁了更多无辜者的生计。(记者 张凌 马骏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