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股市低迷,今年以来,"高收益、低风险"、"利率联动"的银保产品成了不少市民的投资首选,保险公司也纷纷你追我赶卖银保理财产品。目前,随着"常无忧"等产品的停售,以及各家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的回调,这种局面或许将有所转变。
"常无忧"赔钱赚吆喝被叫停
日前,记者获悉,人保健康"常无忧"3年期储蓄保险已经全面停售。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常无忧"产品在农行、中行、工行强势销售,月均保费自3月起维持6亿元的高台运作,而6月的单月保费收入则高达7.07亿元,甚至赶超了保险巨头国寿和平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常无忧"热销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分红利率。据"常无忧"的产品说明,投保人一次存入三年期保费后,保底利率为4.05%,而市场上同类产品保底利率一般在1.75%至2.5%之间。更吸引投资者的是,该产品通过不低于所缴保费5.54%的满期忠诚奖金,以及约到期6.61%的保额超过保费部分的收益设计。
记者了解到,凭借着"常无忧"这款银保产品,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上半年保费同比增长高达5698.7%,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如此的高增长也伴随着风险的放大,"常无忧"如此高的利率水平其实是在赔钱赚吆喝,特别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也许还会导致保险公司偿付危机。知情人士透露,保监会目前已采取措施,对6家出现偿付能力问题的保险公司进行不同程度的管控,其中人保健康也成为重点监控的对象之一。
万能险结算利率集体跳水
除了部分高收益银保产品停售外,银保市场的当家花旦万能险结算利率也集体跳水,9月1日,平安人寿公布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公告显示,上月平安个人银行万能保险年化利率约等于5.5%,比7月份骤降8.3%,而此前的3个月,平安人寿的这一利率一直维持在业内最高的6%左右。
泰康人寿在9月5日公布的"稳健理财终身寿险(万能型)"和"放心理财财富版终身寿险(万能型)"8月结算利率亦出现下降,从原先的5.8%同样降至5.5%。
此外,上海银保"大佬"新华人寿于9月4日公布的"得意理财系列"万能险8月年结算利率均从5.25%降至5.2%,"金包银一号"年结算利率从4.5%降至4.46%;同期,合众人寿"金长红"万能险(A、B)结算利率也从5.3%降至5%,而中国人寿()瑞安、瑞祥、瑞丰三款万能险结算利率均从7月的4.5%降至4.05%。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其实保监会一直希望保险公司尽快将万能险结算利率降下来,如此高的结算利率在低迷的资本市场是难以为继的。再加上目前银保市场手续费竞争比较激烈,虽然一般均低于3%,而也有公司达到了3.5%-3.7%,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的利润非常小,有些甚至用自己投资收益来补贴,长此以往,保险公司会产生巨大的偿付危机。
保险仍需回归保障功能
根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2008年1月到7月全国保费收入804754.33万元,同比增加了66.7%,创下历史新高,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而银保业务增长更快,同比增长159.6%,已占寿险业务的50.7%,
繁荣背后藏隐忧,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指出,目前寿险业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速度大起,今年银保业务过快增长,主要依赖于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明年能否延续尚难确定,可能造成明年业务增长速度的大落;二是业务结构不好,主要是期限短、保障功能弱的趸缴投资性业务;三是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邮渠道的井喷式增长。
一直以来,在中国市场上热销的大都是各类理财型保险产品,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投资,轻保障"。与定期寿险、消费型的意外险和家庭财产险最大的不同是,以保险产品外衣出现的各类投资型保险产品,其保费收入常常数倍甚至十倍于前者。
有关专家提醒,与其他金融产品不同,保险产品最大的特点还是保障避险,多位保险精算师均表示,他们私人买保险产品都着重在保障,很少会购买投资理财类的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部分产品的停售和调整,保监会针对银邮渠道的专项检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未来的市场将会在保障业务上有所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