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海外理财:香港多元化教育花费几何
查看完整版本:海外理财:香港多元化教育花费几何
2008/9/25 7:56:54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最大的期盼。为了孩子的未来,教育投资可以不遗余力,很多家长在孩子年幼时便开始准备,通过各种形式安排教育经费。但社会存在贫富差距,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能得到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吗?在香港,政府用资助和贷款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香港奥运帆板金牌得主李丽珊几年前在一则电视广告中的话--"养育一名子女要花四百万!"--一直在香港人耳边回响。如今,又有人说,在香港养大个孩子需要700万港元!这对月入5万港元以上的中产家庭来说,也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
  养育子女,吃喝拉撒无不要花钱,但最花钱的还属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预科、大学,如果都上最好的,那么学费、书本费、各种杂费,加上课外活动费、补习费,就已经数百万,如果再出国留学,花个一百万港元也不稀奇。
  这对贫困家庭来说,就像是天方夜谭。但香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还是会受到政府资助,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让我们先看看香港的教育体制。
  九年义务制教育
  香港早已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并正推进12年义务教育。通过设立官立中小学或用津贴资助中小学,为所有儿童提供六年小学(小一至小六)及三年初中(中一至中三)的免费教育。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这些中小学的招生被称为"派位"。
  入读小学的新生派位分为两个阶段: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和统一派位阶段。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在新学年前一年的九月下旬,家长可以不受地区限制,向香港任何一所官津小学(官立及津贴学校)递交申请,仅限一所学校。热门小学吸引着众多家长和孩子,所以竞争非常激烈。香港规定,当申请人数超过该小学计划招生人数时,学校必须依照政府制定的计分办法选择学生--家长在该校工作、父母为该校毕业生、兄弟姐妹在同一学校就读、申请人是家中长子女等情况可加分。在自行分配学位阶段未被录取的孩子自动进入统一派位阶段,从新学年当年的一月下旬开始。全港七百所左右的官津小学被划入36个"小一学校网"。每名申请人都可获得一个入学名额。
  小学六年毕业后即进入初中阶段。香港的初中派位方式与入读小学非常相近,也分两个阶段: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和统一派位阶段。香港教育局为中学提供学生的成绩排名情况。全港按地方行政分界,划出18个中学校网。
  香港有一些小学和中学有"直属"或"联系"关系,都由同一办学团体管理,称为"一条龙"办学模式。"一条龙"学校内的小学毕业生可以直接升读所属中学,减轻升学压力。
  在这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免缴学费的。有些学校会收家长教师会费、冷气费、IT费等,但数额不大,每年几百港元。不过书本费、午餐费、校服费等一年也要上千港元。
  人尽其才的非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学生需要根据校内成绩及家长意愿,决定是继续升读高中(中四、中五),还是参加职业训练课程。每名中三学生根据成绩表现,尽可能被安排在原校升读高中,如果学校名额不够,未能直升的便参加统一派位,升读资助中四或职业训练课程。香港的高中课程,一般会分为文、理、商三个项目,个别学校会有不同,但所有科目都以"香港中学会考"考试内容为基准,每名高中学生均需要修读至少六个科目,以符合报考"会考"资格。读完五年的中学课程后,所有学生均需在四、五月份参加"会考",以决定能否升读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中学会考共设30多项科目,一次最多可报考10科。科目不但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语文、英语、地理、历史,还有商业、经济、音乐、体育、会计学原理、佛学、时装与成衣、家政、视觉艺术、膳宿服务等。大部分考生会报考7至8科。分数按最好成绩的6科计算,满分30分,如考到14分或以上,便有较大机会继续升学。不过,预科名额有限,常常少于达到升读中六资格的考生数额,所以竞争非常激烈。每年8月第二个星期的放榜日,便会出现学生到处寻找有空额学校的情况。今年恰逢因台风登陆挂八号风球,但很多家长和学生顶风冒雨在学校外排队。未获录取的参加统一派位。
  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升读预科,然后在中六、中七为考大学做准备。香港的预科课程以"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考试内容为本,2008年高考设17个高级程度科目(生物、企业概论、中国文学、电脑、地理、会计学原理、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化学、中国历史、经济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历史、英语文学、物理、心理学、视觉艺术)及17个高级补充程度科目(中国语文和文化、电脑应用、电子学、伦理与宗教、通识教育、数学及统计学、英语运用、应用数学、化学、中国历史、经济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历史、英语文学、物理、心理学、视觉艺术)。学生按文、理、商科分流,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修读科目。因为各大学及学科有各自的基本入学要求和特别要求,所以在预科阶段,学生修读科目时就需有的放矢。读完中六及中七后,所有学生均需在每年的3至5月参加高级会考,每个考生最多可报考8科,大部分会报考5科。高考成绩共分6级(A-F),A级最高,F级最低,E级相当于及格,每年6月底公布。香港8所高等院校(城市大学、浸会大学、岭南大学、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及香港大学)联合招生,按照考生考试成绩、课程需要、面试成绩、个人志愿评分录取,学校还会考虑会考成绩。7月31日起发榜,接到录取通知书后须于较短时间内完成注册手续及交付学费及其他费用。特别优秀的中六学生可通过"优先录取计划"提早1年进入大学学习。
  对于那些没能顺利升读高中、预科和大学的学生来说,除了就业,还可以有很多求学选择。初中毕业的学生可以重读中三,也可以读职业训练局课程、建造业议会训练学院课程;高中毕业的学生可以重读中五,也可以进修,如毅进计划(完成后相当于会考5科合格)、专上课程等,或者参加职业培训,包括青少年见习就业计划、职业训练局等;而没能升读大学的预科生,则可以修读高级文凭和副学士学位,前者偏向专业技术,为工作做准备,后者主要为未来继续攻读学位而设。即使直接工作,仍有很多进修机会,如夜校。
  香港这种教育体制是受英国影响,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预科两年,大学本科三年。从2009年开始,香港的高中和大学将实行学制改革--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现存的中学七年级归入大专教育,大学本科则从三年延长至四年。
  义务教育之外的多元化选择
  在提供义务教育外,香港也为家长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除了上述政府办的官立学校和政府给予津贴的津贴学校,香港还有直资和私立中小学。
  所谓直资是接受政府的"直接资助计划",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但不同于官立学校和津贴学校的开支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提供,而是只补贴一部分,额外费用获准向家长收取,每年学费要数千上万港元不等。直资学校可以自由订立符合基本教育标准的课程、学费和收生准则,不像官立学校和津贴学校完全由政府指导和监管,。
  而私立学校,顾名思义,是由私人开办,一切开支由私人负责,自负盈亏,政府没有任何资助。虽然是非牟利的,但家长需负担的学费较高,每年由一万多至数万乃至十万港元不等。不过,受到的限制比较少,办学更灵活,有更多的资源支持学生发展。
  另外,香港还有些国际学校,不受政府资助,学费昂贵,每年由一万多至数万、十多万港元不等,学校多聘外籍教师。国际学校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英基学校协会创办的英基学校,属下20所学校,包括5所中学、10所小学、1所"一条龙学校"、3所幼儿园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以英语授课,要想取得入学资格,必须掌握足以应付英文授课的英文能力。学校经费由"英童学校基金会"管理,三分之一政府资助,三分之二来自学费。学费非常高昂,2008/2009学年的学费,小学为58100港元,中学为89250港元。小一和中一新生收到取录通知书后,还需预交第一个学期的部分学费作为订金,分别为10000港元和16000港元,不会退回。另一类是私立国际学校,根据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学制,如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等,便于今后到国外继续求学。目前学费最贵的是香港国际学校,小学和中学每年学费高达13万至15万港元。
  直资、私立和国际学校因为有学费收入用于开支,受到的政府限制又比官立和津贴学校少,所以办学条件比较好,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经济条件好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去读书。要入读直资、私立和国际学校,只须自行向学校申请。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在幼稚园阶段便开始了教育长跑,上最好的幼稚园只是其中一部分,家长还会安排孩子上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外语、普通话、芭蕾舞、音乐、画画、游泳等。有家长从孩子两岁开始一年付出的学费就有8万多港元,连课外活动差多20万港元,6岁上学前便用去了120万港元。为了进入好的"小一学校网",还要掷下大笔金钱买房。如果小学、中学都上直资、私立或国际学校,学费在100万港元以上,如果再到外国上名牌大学,又要100万港元以上。再加上生活费、课本费、课外活动费、补习费、出国游学费等等,400万港元的教育经费恐怕还够,花掉700万港元也完全有可能。如果要求是那么高,上一般的幼儿园,接受免学费的义务教育,然后升读官立或津贴中学的高中,再在香港上大学,200万港元也可以搞定。(记者 姚舜)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