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首套全国粮票能卖1百多块,而武汉首套粮票则价值要翻几番。近年来,粮票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升值潜力与日俱增。
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购粮凭证,1955年首发,1993年停止流通。由于不少粮票都"限期使用、过期作废",而且体积不大、纸质轻,完整保存的相当少。因此自停止流通后,粮票便开始进入收藏市场。粮票收藏有几个特点:一是越早发行的粮票收藏价值就越高:一枚1966年版全国粮票现价不到一元钱,而1957年版的却能卖到几十元。二是成套的粮票比单张的更具收藏价值。三是"国家级"粮票不及"地方版":辽宁省1955年发行的第一套粮票曾卖到了1500元;湖北省发行的粮票也曾突破1000元。而国家级的粮票最高在数百元徘徊。三个特点都说明"物以稀为贵"是收藏界永恒不变的规律。
大千行楷长题现身东方艺拍
上海东方四季艺术品拍卖会本月21日将在东方国拍卖大厅举行,提前三天预展。
本次拍卖会立足海派艺术,融汇南北艺术流派,注重挖掘艺术新人,推出了张大千、李可染、黄宾虹、黄胄、程十发、谢稚柳、陈佩秋、刘旦宅、施大畏等名家作品500多件。最大的亮点是张大千的《长题"仕女图"》。这件作品有张大千行楷长题,内容是:张大千好友收藏张大千作品较多,但独缺一幅张大千人物仕女,张大千特此为好友用唐寅、吴伟(明朝大画家)等古代名家笔意绘此作品。该作品人物脸部造型具有宋元风韵,线条随人物自然合一,呈现高古、空灵之感,应证了徐悲鸿评价张大千"五百年出一大千"的名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陶冷月的山水传统作品。平时我们所看到的陶冷月的作品大多是用中西技法绘制,很少观赏到陶冷月用传统画法进行创作的作品,实际陶冷月的传统功底极其深厚。这件作品是陶冷月改变画风前一、二年所绘,从中可以领略到陶冷月变革前的艺术轨迹,曾经被权威出版社作为这时期标准作品进行了出版。此外,江寒汀的"寿带鸟"、应野平的"朱砂山水"、刘旦宅的"吹箫仕女图"等都流出有序,可圈可点。名家作品大多以无底价或者1000元左右起拍。 (郑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