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理财产品频现负收益
查看完整版本:理财产品频现负收益
2008/9/25 7:18:32
  投资者风险教育刻不容缓,银行风险提示需强化
  股市"跌跌"不休,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这当中不仅有挂钩QDII、基金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一些"打新股"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不是稳赚
  合肥市民池先生今年初买了5万元银行理财产品,"合同上面讲预期年收益率6%,不久前到期了,银行的人打电话给我说,不仅收益没了,还亏了一点本金"。
  而实际上 ,今年以来,"负收益"的理财产品频频出现,记者也多次接到这样的投诉电话。
  最早出现"负收益"的理财产品是在今年上半年,这些产品大多挂钩QDII,或者投资于基金,少数这一类型的理财产品一度浮亏50%以上。在此之外,2007年非常赚钱的银行"打新股"产品也出现了小幅的亏损,一般亏损大约在5%上下。
  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一些银行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也表示"亏损"是可以理解的。
  一家银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资银行发行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浮亏程度为25%,而同期A股市场下跌幅度超过60%。尽管出现亏损,银行理财还是跑赢了市场。"
  一些市民不能接受亏本
  "银行'打新股'产品怎么也会亏本呢?"池先生不理解地对记者说,从2003年池先生就开始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久经沙场,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赔本的情况。
  池先生在购买理财产品的同时,还投资股市和基金,"我的基金现在也在赔钱,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也赔钱呢?你要晓得,我当初选择银行产品,就是看中了银行的产品过去一直很保险"。
  合肥银行业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银行产品代表的是"安全"、"稳定",没有想到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太快,很多产品挂钩股市。在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一些投资者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还按照过去的观念办事,结果出现亏损时,觉得被忽悠了,不能接受。
  银行要明示产品风险
  "很多投资者并不是不能接受亏损,而是觉得自己亏得不明不白。"有关人士说。
  一些市民表示,银行职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在阐述预期收益的同时,应当尽可能地揭示产品的风险,将产品卖给合适的人,不能只说收益,"譬如讲,收益有没有保证?是保本还是不保本?这些关键的问题要和老百姓说清楚"。
  市民的要求值得理解。今年3月底,中国银监会就重申,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根据风险等级因人而异,要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算分档。譬如,不能把一些不能保证本金的高风险产品卖给财务状况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的群体。
  银行业人士则认为,一连串的负收益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反映了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匮乏,"社会应当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毛伟 记者 方伟阳)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