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海外理财产品时须加强自身防范意识
据中国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期,英国某银行集团新加坡分行驻香港办事处(以下简称香港办事处),在北京以举办咨询会、讲座为名,向参加人员讲授投资理财方法,借机推荐一款名为"累计合约股票产品"的高风险理财产品,目前已造成投资者90余万美元损失。据了解,上海也不乏境外金融机构组织理财报告会,借机推销高风险理财产品或理财工具的事例。理财专家提醒,市民在参与这类报告会,尤其是选择其推介的理财产品时,宜对产品的发行主体、风险度、是否符合境内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等,进行深入了解。
境外杠杆产品风险高
据悉,被中国公安部网站曝光的这款"累计合约股票产品"(又名累计股票期权)属高风险理财产品的一种,其利用15%~30%的杠杆效应,使每张累股证所对应的交易金额巨大,销售对象多为富裕人士。目前国内银行没有开展此项业务,只能通过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某些银行办理。由于权证的杠杆效应,使得该款理财产品的风险性极大,在牛市中放大收益,在熊市中放大损失,极易导致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虽然并未发现此款产品在上海销售,但据了解,境外咨询公司或金融机构类似的理财报告会,却时有召开,每次报告会必然会推销一些理财产品或理财工具。这类机构推销的往往是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产品,高收益对投资者诱惑力较大,但高风险却往往被忽视。如某境外外汇经纪商推销的外汇保证金交易,可为投资者提供放大200倍的杠杆操作,也就是说用1万美元的资金,可以进行200万美元交易。只要投资账户下跌0.5%,客户1万美元本金就会完全亏光,此时金融机构就会强行平仓,让客户没有翻本机会。事实上,境内中资银行前期推出的放大30倍的外汇保证金业务,都已经被银监会叫停,何况是放大200倍的保证金交易产品。
区别对待理财报告会
理财师提醒,市民在参加理财报告会或选择理财产品时,也应区别对待。外资银行在境内开分行的,或已在境内成立法人银行的,其推出的产品,是符合银监会相关规定的,在产品设计,资金运作等方面,都经过银监会报备或审批。选择这类产品,只存在对市场或产品方向判断的风险,而不存在法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但境外非法机构推销的产品却与此不同。据受害的投资者反映,上述香港办事处为扩大其在境内经营业务,在京租用高级酒店,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大量散发授课广告,以其介绍的方法投资可获高额回报为名,招揽客户参加其组织的咨询会,进行集中授课。授课结束后,以邀请客户打高尔夫、吃饭等方式,向客户推荐包括"累计合约股票产品"在内的高风险理财产品,并刻意夸大利润、隐瞒风险,承诺高额回报,骗取客户投资,给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针对上述金融业务活动中该款理财产品的高风险性,且北京已出现部分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警方提醒广大投资者,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在投资前,要核实外资银行及其驻港澳办事处的资质,了解其推荐的理财产品的合法性和风险性。(记者 刘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