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08/9/25 6:17:45
上周五,沪市创出了七年以来的新低2203点。随着A股的持续下跌,大量的资金从股市中撤离。记者从各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持续热销,超短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获得了喜欢"短平快"股民的青睐,而票据、信托类的理财产品则最受普通市民的欢迎。
银行理财
今年发售量创新高
西南财大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伴随股市持续走熊,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迅速上升。今年1月份,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约为300款,到7月份,这个数字上升到495款,较1月份增加65%。
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上周四向记者坦言,近期股市的持续下跌和CPI的高企,令市民只要有闲钱都爱买理财产品。目前我国正面临从以单一存贷款业务为主的传统银行业务,向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现代银行业务转型。
股民喜爱
超短期理财产品
"我是带着尽快致富的心态入市的,但股市反而令我减肥30%。"李先生无奈的语调中带有一分得意,"4200点将近亏损30%的股票斩仓,但不甘心就此离场。剩下的钱在等机会,有新股发行时打新,没有时就转钱到银行买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尽管其年收益率只有2%,但比活期高2倍。目前来看,这样的操作让我少亏损了50%。"他介绍说,"例如,今天有新股发行,我就把银行的理财产品卖出,由于是即时到账,再通过网上银行把钱转账到证券公司打新股。打新股的钱回来后,再转到银行买超短期理财产品。如果有行情了,我也可当天卖出理财产品,转钱到证券公司抄底。这些操作都可以即时通过网上进行,还算方便。"
据记者了解,现时不少银行均推出了如李先生所说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如交通银行()"得利宝-新绿"系列、工商银行()"稳得利"系列理财产品、浦发银行()"票据赢计划"等。
工商银行天河支行理财师谢永庆介绍,投资期限在1个月内的超短期产品,因其具有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优势,在股市形势未明朗阶段,成为股民寻找增值机会的首要选择。
市民青睐
票据、信托类产品
与超短期产品相比,期限较长、预期收益率高的信托票据理财产品更能获得普遍市民的认同。
西南财经大学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约3580亿元,创出该类产品发售量的历史新高。
目前不少的商业银行均推出了票据、信托类理财产品,如工行"稳得利"系列、建行"利得盈"系列、交通银行"得利宝"系列和民生银行()"非凡一生"系列。期限以三个月、半年和一年的居多。
建行天河支行理财师邓城南介绍,今年以来,信托票据类的理财产品持续热销,新产品上市当日,往往不到一小时就销售一空。一年期的产品由于期限适中、预期收益率较高最为热销。
对于为何一年期信托类理财产品最受市民欢迎,谢永庆解释说,一是股市持续低迷,令大多市民不敢投资,二是一年期信托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5%至6%,较同期银行高30%至50%。
风险因素
承诺保本最安全
不过,谢永庆同时提醒,银行的理财产品有保本或非保本之分,市民在选择前,要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
"保本保收益的产品主要是投资于银行间的资产,风险比较低,可承诺保本;不承诺保证本金的产品就是投资于银行间的票据,包括一些信托贷款的资产。二者相比,投资承诺保本的理财产品的风险较低。"他介绍说,除超短期理财产品外,目前大多数的银行信托、票据理财产品一般不能提前支取,基本上没有流动性,投资者应该注意银行的风险提示。
另外,选择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也要因人而异,如果投资者的资金在3个月以内没有进入股市或楼市等投资计划,就不适宜购买超短期理财产品,因为银行3个月存款利率3.1%,而"灵通快钱"等很多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不到3%,显然买超短期理财产品还不如存银行合算。 (记者 叶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