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银行副总裁龚耀明说,"市场方向性不强烈,9个月或1年后的走势究竟怎样,不敢轻易下定论"
2008年还剩下4个月,在A股大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情况下,怎么理财才能让全年收益率跑过CPI?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可能不仅是你,还有零售银行的老总们。
"选择流动性强,期限不要太长的产品,以3-6个月的期限为主。"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及投资、保险及存款业务主管龚耀明表示。
重流动性:选择短期产品为佳
这一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震荡,已有目共睹。
石油会回落到什么价位?商品市场是走熊还是走牛?全球股市继续跌跌不休吗?美元下半年真能走强吗?
对于这些争论的问题,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及投资、保险及存款业务主管龚耀明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我们对市场的一个观察是,方向性不强烈,9个月或1年后的走势究竟怎样,不敢轻易下定论。"
但他表示,大方向还是往下走。全球经济的放缓已经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全球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通胀速度惊人,达20%甚至30%以上,政府尽管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但仍旧会拉慢国内经济的脚步,这种累积放缓必然对各个市场产生影响。
那么,在这种趋势不明朗的大环境下,用什么手段、什么工具来配合投资理财呢?
龚耀明表示,"选择流动性强,期限不要太长的产品,以3-6个月的期限为主。",他进一步表示,"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投资都面临负收益局面,投资者不妨选择保本为主的投资。"
对此,渣打银行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其下半年的产品策略时,同样表示"加强产品开放性、透明性、流动性"。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刚发布的7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月报统计中,已经提前证明了这一观点。
该报告显示,7月份普通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由上月的6.5个月缩短至5.8个月,人民币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5.6个月,比上月的5.2个月有所延长,而外币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7.4个月,比上月的10.8个月显著缩短;对结构类产品而言,商品类产品期限最长,平均期限2.5年,其次是股票类产品,平均期限是2年,后面依次是利率和汇率类产品,平均期限分别为0.5和0.4年。
重保本:银行理财更加谨慎
"上午也有人问我现在怎么理财,我甚至建议有贷款的不如还款,起码保证不亏损还有3个点的正收益。"交通银行个人金融部高级经理施峥嵘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下半年,我们坚持'保本为王',做一些流动性强又能保证收益的产品。"
当然,她并不直接反对期限较长的产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期限长的、短的、超短的,我们都会推出,一旦市场有新热点,我们能够及时转换。"
记者也了解到,面对不断调整的市场,资产配置今年被银行理财不断提起。10月份,渣打还将推出一个资产配置平台,客户可以通过自助平台随时了解到自己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以及风险程度等。
对此,有个人银行业务的主管表示,"今年下半年,资产配置可能比较难。因为现在全球很难找到负相关性、低相关性的产品组合。"比如,黄金与多数资产呈负相关性,能够平衡资产,但是近期黄金又一次暴跌使得负相关性日益减弱。
有经济学专家近日表示,国际市场的"相关性"正在悄然改变,如近来关系非常牢固的一对是能源价格和金融类股,但在今年大部分时间,二者都在背道而驰。再比如,日元和股市、 油价与美元之间的关系。
雷曼兄弟外汇交易员布伦特?唐纳利近日发给客户的报告中就指出,投资者机械跟随"卖股票,买日元"策略的时代似乎正在终结。而在油价与美元关系上,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交易员一直将美元下跌看作是推动油价上涨的一个因素,不过随着美元自低点反弹,同时油价升至意想不到的高位,两者间的配对似乎也不那么合适了。
因此,在今天这个市场,投资交易变得尤其复杂,这也使得帮客户理财的银行更为谨慎。
重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走低
近期,美元的反弹,引发了外汇理财市场的关注。这是否也影响到银行理财策略的调整呢?
"对于美元是否在下半年走强,还无法肯定,我们会适当增加美元短期理财产品。"施峥嵘向记者表示,"但不会大量调整。"
龚耀明则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尽管下半年美元有走强的可能,但我们的产品还是以人民币为主。"
从现在人民币利率来看,相对历史时期还高出100点,同时近期人民币对非美货币还是处于升值通道。
近期,因为汇率损失而导致产品实际收益下降的澳元理财产品事实上也并没有遭遇银行的"抛弃"。
"因为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澳元的利率还是比较高,能够保证一定保本收益,但如果投资者将手中人民币再换成澳元去购买,那未必划算。"某外资银行产品设计经理告诉记者。
事实上,从近日发布的一份《2008年8月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研究报告》中也显示,人民币产品占据绝对主流位置。报告显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市场占比继续大幅增加,7月发行数激增至389款,市场占比也随之升至8成,达74.2%。
相应地,美元理财产品的占比继续降低,7月仅有57款发行数,市场占比也跌至10.9%。从年初开始持续增长的澳元理财产品并没有在7月延续上升的势头,7月仅发行34款产品,市场占比由6月的7.9%回落至6.5%。港币产品和欧元产品继续走低,至今没有回升趋势,整个外币理财产品仅占2成。(时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