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无完卵。在股市已经缩水了六成多之后,基金赔钱在所难免。知道基金会亏钱,但不知道会亏得如此一塌糊涂。
作为"专家理财",基金的水平与业绩实在不敢恭维。据已经披露的基金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全行业共亏损1.06万亿,其中,10%为股票买卖差价亏损,说白了就是割肉亏损;而90%则是股票套牢的账面亏损,但基金报告用的是一句很专业的术语,叫作公允价值损失,也就是说基金亏损的程度与 上证指数(行情 股吧)几乎吻合。对老百姓而言,在5000点买基金,等于从5000点套到现在。而老百姓如果在5000点买股票,一看苗头不对,可以马上割肉,一刀割下去认赔出局;可是基金却将股票一直捏在手里,怎么就没有割肉机制?
仔细一琢磨,这基金还真没有割肉止损的机制。您看,从基金亏损的结构来看,90%是股票套牢的损失,而只有10%是差价损失,并且这差价损失大多数是为了应付基民们赎回而抛股票的差价损失,也就是说基金从来就是买了股票放在那儿的,这样的操作行为却是一种制度上的规定。比如新基金发行后规定在一定的时间中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仓位,而在日常运作中,基金也有一定的仓位要求。因此,基金不可能空仓,这就是在弱势市场中基金一路被动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个投资者手中的钱放在基金或理财产品上,或者干脆自己做股票。从操作的灵活性来说,基金不如理财产品,基金不能空仓,随便怎么减持,基金的基本仓位放在那儿,在跌势中基本上就处于挨打的地位。而理财产品相对灵活些,因为理财产品可以空仓。实际上最灵活的还是个人投资者,不要说中小散户,就是手中有几百万、几千万元的个人大户,一天之内可以轻易满仓,也可以逃得精光,无所谓仓位重与仓位轻,手中的东西都可以既是现金、也马上可以是股票。而基金则与大盘同命运,完全缺乏这种灵活性。在跌势中持有基金,也就等于全过程体验了整个市场的风险。
现在基金净值拦腰一刀的,在市场上比比皆是。基金的困境还在于,原先100亿市值的基金现在只剩50亿了,这叫亏了50%。如果要恢复到原先的市值水平,那就要增值100%,这谈何容易啊。更何况,老百姓很实际,基金赔钱就没人申购,而基金还面临赎回的压力,这就迫使基金被动割肉,份额的缩水将导致基金面临生存危机。面对股市的颓势,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面临着市场的考验。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面对困境要灵活得多,而基金则处于一种"囚徒困境"的尴尬地步。船大调头难啊,所以老百姓与其将钱给基金管,还不如自己管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