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保障说成赠送分红说成高息 购买银行保险防被骗
查看完整版本:保障说成赠送分红说成高息 购买银行保险防被骗
2008/9/25 5:46:13



  购买银行保险小心被忽悠 资料图片
  尽管近期省、市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不断出台文件规范银行保险销售行为,但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在银行卖保险人员的误导似乎有增无减。银行保险为何走不出误导怪圈?
  业务员:"赠送"意外保障
  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昨天到一家银行网点进行暗访,在柜台办理取款业务后,马上有一位佩戴某大型保险公司胸牌的业务员热情地招呼记者:"了解一下我们新推的理财产品吧,年利率7.8%。"
  记者接过一张印刷精美的分红保险宣传折页,发现这位保险业务员用签字笔在空白处加了这样的内容:"保本保息,免利息税,红利复利计息,赠送三倍意外保障,2007年利率7.8%。"后面附有业务员的名字和电话。
  记者表示不解:"保险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怎么成了赠送?"
  业务员:"这个理财产品其实就是高息存款,保障是额外赠送的。"
  随后业务员反复强调"存款利息最低7.8%,以后会每年增长",完全不涉及投保期限、提前退保的损失。
  据了解,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和山东省银行业协会日前联合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保险业务员不能自行印制宣传单,必须使用省级以上保险公司印制的、经过监管部门审核的宣传单,不少业务员为此在这种正规宣传折页上手写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变本加厉误导客户。
  市民:一定要"欺骗"吗
  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在银行保险销售过程中,能够如实告知投保风险的少之又少。不少业务员甚至完全不提"保险"二字。许多客户反映,在确定选择这种"高息存款"时,业务员才变戏法似的拿出保单,让客户签字。"其实我并非不了解保险,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人寿保险,我对保险的作用是认可的,但是银行保险明目张胆的误导行为让我很反感,他们为什么非要说成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是高息存款?"在一家高校任教的黄女士昨天告诉记者,如果保险业务员能够向客户解释清楚银行保险的特点,尤其是保障作用,其实会有很多市民感兴趣,"现在股市、基金都不敢投资了,保险理财是很好的选择,只不过适合5年以上不需要动用的资金"。
  事实上,许多银行保险的业务员把保险卖给了随时需要取钱的市民,这些人由于毫无保险知识,到银行取钱时才大呼"上当受骗"。
  专家:姓"保"不姓"银"
  市保险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延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保监局明确了下半年治理重点--- 销售误导,保监局和协会已经抽出专门人员到银行网点暗访,通过这种方式查处误导客户的业务员及保险公司。"我们需要提醒市民,银行保险姓'保'不姓'银',它是保险公司的产品,银行只是销售渠道。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代售协议,并不构成代理行为,所以市民不能将在银行卖的保险等同于在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万一保单出了什么意外,客户想退保或是修改个人信息等,解释权归保险公司所有。"张延美同时特别强调,保险产品的首要功能是保障,其次是理财,分红保险的分红不同于银行储蓄的利息,分红来源于保险经营的死差益、费差益、利差益三部分,分红多少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是不确定的。
  另外,银行保险也并非保本保息,一方面,提前退保可能会损失本金;另一方面,作为银行保险之一的投资连结型保险,收益情况与股市紧密相关,去年买入的目前大多处于亏本状态。
  保监会:9月份银保减速
  我省多家保险公司看重银行保险,甚至对业务人员的误导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银保业务向来是提升经营业绩的一个主要渠道。但中国保监会日前首次表态:"要迅速降低银行保险成长速度,9月份就要见效。"
  我省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寿险主要负责人会议上说,寿险市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银保方面,银保渠道以短期产品为主,是通过高手续费、较高的分红、销售误导实现超高速度的成长,银保渠道的高手续费给付涉嫌商业贿赂。
  陈文辉分析,银保衍生出来的风险包括偿付能力不足、销售误导、高退保带来的现金流不足、投资不当,甚至威胁到行业的生存。他认为寿险核心业务是保障及长期产品。下一步,保监会要通过有力的调控措施实现寿险市场的软着陆。
  除了降低银保成长速度,保监会还提出降低银保的结算利率,在四个月内下降到长期可持续的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保监会的表态显然是给存在顽疾的银行保险"下猛药",应该可以纠正目前的销售误导行为。(王颖军)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