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亿经济刺激方案"的消息被否认,当"平准基金"的传言被澄清后,最近股市回归了弱市整理态势,每天的消息面已没有什么新意,管理层态度更多是立足长远的"治市",包括规范大股东增持股份行为,以及积极沟通红利税等问题。再有就是对半年报的盘点,上市公司中报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已落到16%以下,与去年的增长率比有如天地之别;基金更是以亏损1.08万亿元的答卷交差,没有新增量资金解救就凭现在的上市公司回报,解套不知从何谈起。可以说,现在已不指望有什么好消息可以救市,对于未来经济景气的担忧、大小非解禁问题两头为难,都制约了投资者做多的底气,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涨跌成交量总也放不出的缘故,没有积极的换手、没有量能支持,指望市场现在就见底反转向上无疑是不现实的。
不过,低迷的市场仍有值得圈点的地方,虽然我们还是看淡股市中期趋势,但不代表熊市就没有机会,关键看投资者如何把握。从今年以来指数波动的节奏可以看出,市场在一些特定平衡时期还是存在着局部热点,投资者还是可以从中把握一些获利减损机会的。需要提示的是,机会并非简单来自"低估值",来自所谓的"蓝筹价值低估",多次事实表明,没有业绩支持的题材炒作,反而会给投资者带来收获。
题材股一直是弱市中的"救命稻草",今年指数一路下跌过程中,每当市场进入盘整,从涨价受益到金融创新、从特定事件催化到产业政策支持,游资总能恰到好处地找到一些"故事"来活跃市场人气、提升投资者参与兴趣:产品涨价概念推动了农业股、煤炭股、化工股的一波上涨;****选情变化、两岸三通话题带动了厦门板块借机发挥;而创业板、股指期货不时地曝光一些"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的消息,创投股、期指题材就能兴风作浪好一阵子;奥运板块更是从倒计时一两年开始,时断时继一直炒到开幕式当天才宣告结束。那么现在---后奥运时代,新的题材股龙头又是谁呢?这两天的盘面给出了解释,由于有"2010年上海国资至少将30%以上的经营性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的战略规划,借着上海国资委鼓励产业整合的政策导向,资本市场明显先行一步,于是现在看没有多少基本面业绩支撑的上海本地股,迅速成为增量资金的宠儿,取代了奥运板块成为题材股龙头。上海本地股近日闪亮登场强势上涨,反衬一批原先被机构广为看好的绩优成长品种补跌,也引起一些"价值投资者"的斥责,认为投机风行、市场非理性。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炒作题材股是否投机行为,弱市中即使是那些绩优品种,在整体盈利增长前景看淡的情况下,也是在不断释放风险。股指跌幅过六成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品种是避风港,只能是在阶段性企稳的市场中,去寻找短线套利机会,熊市中能根据消息面变化、依据政策导向果断地作出决策而获取短线差价,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最终能获利总比死守"价值投资"要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股市用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投资要顺势而为,不仅仅是顺大势而作,而且还要顺着热点方向而动,小则获超额收益、大则趋利避险。
当然,现在重题材而轻估值的思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跟着市况的变化而主动求变,其实前几次的市场波动已告诉了我们,当行情出现向下破位时,题材股的补跌风险也要小心提防,因为毕竟没有业绩支撑,市场重心一旦下移,绩优蓝筹尚且要跌,题材品种也只能下一台阶再找机会,参与者一定要有严格的止损纪律才能在风险到来时先保存住实力。但总体而言,题材股股性相对活跃就是其生存之道,只要市场企稳,即使指数波动空间不大,成交缩量,题材股仍能找到自己运行的一片天空,现实告诉我们,对题材概念的敏感、具有开放的思路、不拘一格的投资风格,才是弱市自我解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