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显示,7月份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503款,月环比增长18.9%,其中普通类产品发行456款,月环比增长19.1%;结构类产品发行47款,月环比增长17.5%。
对结构类产品而言,其中本、外币产品分别有23、24款;股票类产品共24款,依然占据一半以上;外资银行依然是结构类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延续上月的态势,商品类产品的风险与收益水平较为均衡,而股票类产品则是高风险高收益,利率类与股票类正好相反,收益适中但风险最低,最后是汇率类产品。
结构类产品中,农产品指数、H股和境外基金是本月挂钩频数的前三名,其次是黄金、原油价格等。7月份结构类产品除了呈现美元产品持续趋多这一现象外,还表现出五方面的特点:(1)挂钩的股票或股指增加了****股票指数,将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扩展到****资本市场;(2)本月金属商品挂钩的结构类产品一改几个月以来仅与贵金属挂钩的态势,转而挂钩铜、锌、镍等基本金属;(3)保本保息依然是本月结构产品设计的主要条款,如恒生银行推出一款汇率类保障同期限同币种定期存款利率的保本保息产品;(4)星展银行本月推出一款看跌欧元对美元汇率的产品,从发行方的角度来看,该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5)信息不透明现象依旧存在,除支付函数不明外,也有基础资产彭博代码有误的产品。
普通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有银行间货币债券市场、票据资产和信贷资产,其中信贷资产类产品数量仍位居榜首,发行数量为230只,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信贷类产品中,信贷资产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公用事业、资本货物、材料和运输行业,本月投资于公用事业的信贷资产跃居首位,资本货物屈居第二。
另外,国有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与总体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而外资银行产品的特点依然是高风险高收益。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除国有控股和上市股份银行外的其他中资银行产品投资价值较高,也许是受目前中小银行资金和流动压力所致。(孙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