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漫画:抄底(中新社 高晓建 作)
抓住宏观经济"大波段" 为长期投资"抄底"
--中信银行重庆分行资深理财师 陶曦
今年以来,受次贷危机和经济周期性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胀加剧,股市已下行至一个低点位,有很多基金净值都跌破了面值。面对比比皆是的"便宜"基金,是不是可以"抄底"、怎样"抄底"?相信这是许多基金投资者都在踌躇的问题。通胀高居导致银行存款负利率,不投资不行,乱投资更不可取。那么在这种弱市下,到底应该拿基金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基金是长期投资工具,长期有多长呢?一般至少在两年以上。有了这个基本理念,我们才来说下面的问题。
目前基金市场是否可以"抄底"?这个问题是针对手上还握有现金、又对市场走向既心动又害怕的投资者,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抄底"这种说法带有波段炒作的性质。
利用"波段"炒作是许多短线客投资股票的方法,但是如果用在基金投资上则是不甚妥当的。因为基金不是股票,对于非上市型的开放式基金而言,只有价值没有价格,也就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差异,不会像股票价格一样受供给需求影响而变动,它的净值变化只有一个原因--基金管理人的运作业绩。而且,即使你去"炒波段"也很不容易做好。易方达基金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以其旗下某股票基金的实际申购赎回情况为例,2007年7月5日,市场处于阶段性低点,当日该基金的申购笔数为566笔;2007年10月16日,市场处于阶段性高点,当日该基金的赎回笔数为1540笔,能够同时做到低点申购,高点赎回却只有两笔。这足以证明了要准确把握波动是多么困难,加上申购赎回还有不菲的费用。
在实际的事例中,极少见投资基金搞波段操作连续获得成功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在赎回后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买回。所以,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选好基金、进行长线投资才是可靠的方法。当然,"波段"也不是完全置之不理,我们真正要把握的波段是宏观经济的"大波段"。只要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上市公司业绩在不断增长,我们的基金投资就应该持续下去,从而分享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基本面仍是好的,上市公司业绩预告70%以上都是预增的。因此,在宏观经济向好的大波段内进行长期投资为目标的"抄底"是可取的,我们要避免的是抄底进去后的短期波段炒作行为。
第二,这个问题换一种问法就是"便宜基金是否容易涨",或者"新基金是否比老基金划算"。
首先要说明的是,"便宜"的基金容易涨完全是一种错觉。不要看到基金的净值比较低,就以为上涨的空间也比较大,这是很多基金投资者到目前为止都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前面也说了,基金的净值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唯一来源就是基金管理人的运作业绩,它只跟基金管理人的市场把握能力和风险认知水平有关系。基金的净值代表着过去的业绩,"贵"的基金反而代表了过去有比较优秀的运作业绩,是我们在选择基金时的重要参考。不论什么行情下,我们选择基金都是为了把资产交给优秀的管理人,所以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基金管理团队的运作能力。管理人运作能力很大部分是通过基金过去的业绩体现出来的,而考察过去业绩的最重要指标就是"累计净值增长率",这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投资市场有一句话叫"牛市买老基,熊市买新基",怎么理解呢?在股市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老基金仓位已经稳定,因此净值容易稳步上升,一般买老基金划算;在股市下跌时,新基金容易在低位建仓,在以后周期性上涨回来的时候获利就会更多,所以买新基金划算些。然而老也有老的好处,一家经历牛熊仍能取得较好整体收益的基金公司,已经拥有了稳定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以及一流的投资运作团队。因此,那些成熟基金公司旗下的、成立3年以上的老基金,也是"抄底"时的上选。总之,新基金和老基金都有各自的优势,不分新老,只分好坏,作为投资者,关键要了解他们的特点,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
市场不缺机会
缺乏的永远只有耐心
只要抓住宏观经济"大波段",所谓"抄底"都是可行的。市场的规律就是牛熊交替,无论何时进入,我们都必须仔细选择适合的基金,注意配置正确的基金投资组合(债券型、混合型、股票型基金的搭配),坚持"核心+卫星"的资产配置理念,并坚持长期持有的理念,才能在下一轮牛市来临时赢得漂亮一仗。请记住,这个市场从来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永远只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