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单概述:
某银行去年发行的首款类基金理财产品上月底到期,而截至6月末,该产品收益率为-12.39%。这款产品去年7月成立,在刚成立的前几个月浮动收益一度达10%左右。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今年以来股市节节走低,该产品净值也一路下滑,并于3月末跌破初始净值,随后浮亏幅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截至6月末,累计信托收益率为-12.39%。
迫于来自客户的压力,该行已决定将上述产品延期1年,并且不再另收管理费,客户可以选择本月到期日赎回,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选择继续持有则须跟银行签订一份新合同。"继续持有可能有减少亏损的机会,不过也要承担可能继续下跌的风险。"该行客户经理称。实际上,上述产品并不是该行表现最差的一款类基金产品,该行另三款类基金理财产品6月末浮动亏损幅度已高达30%以上。
这是今年年初继零收益后,出现的理财产品负收益现象。
中国进入了全民理财的时代,老百姓的理财意识得到爆发性提升,2007年被投资者称为"理财元年"。然而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和基金等信托类产品一样,也有很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境内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连接境外股票、商品、利率和汇率的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银行的品牌和信用度受到投资者与社会舆论的质疑。
深陷"收益门"的商业银行正力图在产品研发能力、风险控制、投资者教育、售后服务等方面力挽狂澜。
病症一:风险控制
病因:
银行在开发产品时缺少对利率波动、汇率变化、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认识。
2007年3月18日开始,央行先后7次加息,人民币不断升值。同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至2008年7月,上证指数缩水了近50%。这些因素导致连接股票的产品表现较差。原因在于收益率的高低与当前股市的走势有着很大的关系。
受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上市公司价值的理性回归的影响,偏股型的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有打新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必然出现水落船低的跟跌情况。国际方面,受美国次级债的影响,一些购买美国次级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遭到了损失,还有现在海外国家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通胀的局面,各国为抑制通货膨胀局面,必然会收紧流动性,海外股市的投资必然因流动性减少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相应,投资于海外股市的银行系QDII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药方:
银行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全球经济要有所认识,对股市、利率等波动有正确预测。在设计金融创新产品时,银行需注意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未来理财产品将会随着宏观环境发生变化,银行应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08年理财品种结构,降低系统性风险引起的市场风险。
病症二:产品研发
病因:
在理财产品负收益情况中,中资银行暴露出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理财产品的研发对基础资产的选择缺少分析,资金方向也随意流向债券及新股。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因为结构复杂多样未必等同于较高的投资价值。而表现较差的产品,多存在严重的结构设计问题。
药方:
商业银行应该提高对理财产品的风险预测能力,对从国外购买的理财产品一定要认真研究,准确判断其风险和收益,判断是否适合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培养理财产品设计以此提高创新能力。新的理财业务的发展、新的理财途径的拓展,包括QDII产品的扩展,对银行投资管理能力都是重大的考验。银行需要逐步培育、建立对境内、境外资本市场投资的能力。
银行应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适应性原则设计理财产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并且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病症三:产品结构
病因:
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同质化情况严重,缺少研究模型,无法在动荡的环境下检验收益率,出现"拐点"情况时应对不足,没有及时对理财产品进行"返回检验"。
相当多的理财产品都以"预期年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但"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区间表达式,以此区间上,银行只进行了对经济环境为牛市的看多预测,而对看空估计不足。
药方:
从银行自身来看,由于理财产品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因此,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是由国际大投行所设计并引进。但国际大投行也并非万能,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摩根斯坦利等大投行同样也会出现投资失误导致巨额亏损。中资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人才的缺失导致了其自身对这些产品设计的不了解,从而在购买合同中针对该产品所蕴藏的风险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识别,最终发生亏损也只能自己一身承担。同时,银行在引进理财产品设计时过度迷信于国际大投行而不对该产品是否适合国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银行普通存在着交易人员缺少实际经验,和分析师队伍较为薄弱情况,因此应加速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展开人才先行策略。
病症四:客户分层
病因:
老百姓的理财意识觉醒迅速,然而银行的人员却达不到"一对一"的服务体系,形成大堂经理和理财师的"一对多"情况。他们对客户的教育期限往往也非常短暂,只停留在简单的回答与雷同的理财建议上。银行就像一个金融超市,给老百姓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具体买什么产品和服务全由消费者决定。投资者往往对于理财产品的知识是一知半解,无法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产品;各银行的理财产品同质化情况也较多,因此在理财问题上,银行难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合理产品。
药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袁增霆博士说,应根据客户拥有可投资财富的比例进行合理分层,可分为低端、中端、高端等。银行为中端(40~100万金额)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低端客户可建议其购买固定信贷资产。在代理销售其他金融机构投资产品过程中,对所代理产品进行充分分析,对产品提供者经营管理、市场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要进行有效评估。
银行要做到准确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应充分评估客户是否适合购买所推介的理财产品,并将有关评估意见告知客户。理财的过程是要帮助客户控制风险,银行应注意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推出不同的金融产品。
病症五:售后服务
病因:
很多客户在做出选择时还是主要参考银行工作人员的推介,然而,银行的销售与服务人员脱节,无法做到一人全程式的服务,对于涉及利益关系的变动告之不够及时,致使客户在购买了理财产品之后,无法跟踪该产品的及时信息,做出继续持有还是提前解除合约的决定。客户不了解理财产品的盈利能力,对于其盈利或是负收益的状况也无法做出正确认识,影响了下一步的投资与理财。
药方:
渣打银行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前会对其进行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测试问卷重点在于了解客户的年龄、投资额对总资产的比例、对投资收益的期望值、以往的投资经验、对投资产品的流动性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等信息。并要求客户经理告诉投资者理财产品潜在的风险。要求对此进行调取电话录音、进行客户回访等方式的抽查,还会派工作人员扮演客户来检验销售人员是否合格,违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关于投资者教育方面,渣打银行方面表示,自2008年起,每季度会通过新闻发布会和举办研讨会,向相关媒体和投资者讲解渣打集团当季对全球市场的看法和预期,希望能够多提供参考资料给投资者,从而帮助他们作出合理的财富管理及资产配置的决定。
袁增霆说,内资行应充分借鉴外资行这种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在不断的沟通中,为客户定期汇报市场变化。
医生忠告:
虽然今年第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因为负收益而成为众矢之的,客户信心受到重挫是不争的事实,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仍然在今年第二季度有较好的表现。不论是理财产品发行,还是到期产品收益表现,银行理财市场仍然展现出一个欣欣向荣的前景。
在经历了理财产品负收益现象后,银行的信用度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质疑与非议,品牌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注重服务质量提升将是今年各银行为其树立财富管理品牌竞争力起到关键,到位的服务甚至比产品更能吸引客户。(记者 王晓丹)